超越香港,舟山应以“自贸港”来构筑“东方新大港”

来源:舟山日报2018年2月7日   作者:黄建刚


提示:舟山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又应该以什么标准和拿什么标杆来发展?这些问题与舟山应该发展什么的问题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要把舟山先发展成为自贸区后再提升为自贸港,属于发展什么的应然内涵问题。怎么发展和以什么标准及拿什么标杆来发展,属于实然的方式方法问题。内涵固然重要,但内涵确定后,方式方法决定着内涵是否可以成功实现。舟山应该在自贸区的基础上再申请自贸港,并在此基础上再构筑一个“东方新大港”。这是对孙中山“东方大港”的发展。现在的关键是,究竟怎么申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舟山对自己的自贸港定位怎样?现在,“再造一个香港”的呼声此起彼伏。那么,香港是否就可以成为舟山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标杆呢?如果不是香港,那又会是哪里呢?群众的心情和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理性冷静之后认为,应该学习并超越香港,而不是照搬和模仿香港。

一、香港范式实际上已经过时

舟山与香港确实有过历史机缘。当初,清政府之所以把香港给英国人去“玩一玩”,主要是因为不愿意把舟山给英国人。所以,对“再造一个香港”的诱人口号,现在一定要慎用。虽然从表面看,它似乎可以鼓舞人心和鼓动干劲。民众也确实在为此而欢欣鼓舞和奔走相告。但它既不能成为设计方案,更不能成为操作程序。它甚至还有可能就是一个陷阱。香港不仅曾经是一个殖民地,而且还是一个耻辱的象征;不仅是一个19世纪的产物,而且还是一个英国人的产物,关键还是一个在中国落后状态下被迫产下的产物。更何况,香港并不是一个港,而是一个以港口为中心的城市或地区或特别行政区。香港与“香港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香港港”才是自贸港口,香港是自贸港城。所以,虽然香港港是现在世界上中最早、最完善和最先进的自贸港——它和新加坡港已经并列成为自贸港的世界之首。但现实是,往往以香港为标杆的发展就会达不到香港的水平。如同“取其上才能得其中”一样。只有超越香港才能最终赶上和超过香港。实际上,香港及香港港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落后了,虽然它至今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它落后了,也就不会再产生一个与它有很大相似性的新加坡港。但香港港是自贸港一个重要和典型的案例。自贸港要想再发展,必须要研究和借鉴香港港在自贸港上的实践、成绩和不足甚至缺陷。香港不仅曾是英国人的经济财富,还是人类创建自贸区、自贸港口和自贸港城的制度财富。但“再造一个香港”则不利于舟山的发展。不仅实际上是“再造”不了——任何“再造”基本上都是忽悠人的幌子,而且还会唯香港是瞻而使得自己思路的束缚性会很多和很大甚至还会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进而也使得自己的工作缩手缩脚。

二、舟山应建最先进的自贸港

从世界角度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和演化,人类对自贸区、自贸港的需求量和需求度也在不断上升和升华。同时,要看到,自贸区或自贸港的发展也是有阶段和层次的。它最初只是一个“走私港”,后来变化为了一个“通商口岸”,接着发展成为了一个“免税港”,再后来又发展成为“自贸港”,现在要建的是一个21世纪的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自贸港”。从世界著名自贸港口和自贸港城的发展历史看,都是先有自贸港口后才有自贸港城的。但一旦自贸港城形成后,自贸港又是在自贸港城的整体裹挟下运行和发力的。何况,21世纪自贸港又是对近代和现代自贸港的发展和超越。没有近代和现代的自贸港,就难有21世纪的自贸港。要建21世纪自贸港,一定要有21世纪自贸港城的配套和配合。要建设好和运行好自贸港,一定要以自贸港城作为基础。没有自贸港城作为背景和基础,任何自贸港也难以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何况,港口是一个经济主体,港城是一个政府主体。现在的世界还是一个政治世界。在一个政治世界中,没有自贸港城政府难建自贸港口。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之所以提“自贸港”的一个原因。关键是谁来建?连政府都没有“自贸”意识和机制,怎么构建和运行自贸港?现在的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TPP,英国梅姨政府脱离欧盟,都与他们对现在的世界自由贸易运转体系不满意有关。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在贸易上自由与制裁的矛盾期和矛盾体。进入21世纪海洋时代后,世界对自贸区、自贸港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最需要包容力。包容力的大小决定了自贸港发展的前景。只有自贸港及其城市才有可能具有包容力。包容力越大,自贸港的发展就会越猛。那么,现在的世界需要怎样的包容力呢?对舟山自贸港来说,一是要能包容美国,二是要能包容台湾,三是要能包容日韩,四是要能包容朝鲜,五是要能包容不同的宗教文化,六是要能包容不同的矛盾双方或多方文化,七是要能包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沿带沿路的国家及其文化。这就是一个“东方新大港”的特点、规模和效应。世界现在需要网络全球化态势中的自贸港,需要在海洋时代潮流中的自贸港。但现在还没有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自贸区和自贸港。这也是中国的一种责任。不仅是中国的发展需要这样的自贸港及其港城,更是中国应该满足世界对这样自贸港及其港城的需要。世界还需要可以进一步促进全球充分、平衡和均衡发展的自贸区和自贸港及其港城。

三、舟山应为全国第一港口新区

自贸港进入21世纪后会有新特性、新特点、新地位和新作用。要申请它,固然少不了港口资源优势,但还需要有制度优势和港城优势。现在舟山最缺的还是对制度进行有力和有效创新及对港口城市管理和治理的领导和人才。制度先进才是最根本的先进。制度高地才是最牢固的高地。港城建设才是政府行为。一定要在制度创新和城市管理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制度创新和城市管理上,舟山如果达不到全国第一的话,那它就只有一个十九分之一国家级新区的政策资源和十一分之一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资源。如果不是在创新和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上位于全国第一,舟山也就很难用得上国家最高层次的政策支持资源。但国家最高层次的政策资源是客观放在那里的,其中不是一个给不给你的问题,而是一个你能不能争取到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你拿什么去争取和用什么去吸引的问题。舟山在利用国家政策资源方面,不是在第一,就会在倒数第一。舟山要发展,必须争得在制度创新上全国第一的位置。这样虽然也会遭受“枪打出头鸟”的待遇,但也容易“近水楼台先得月”。舟山也最容易得到第一的位置,因为舟山的基础本来就是一个欠发达的状态,几乎接近于一张白纸。只有在白纸上才最容易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所以,怎么看待舟山发展就会很有意思和意义。如果把舟山的发展现状看为只是钟表上到1点或者13点的位置。这应该是一个发展既落后又有些乱的位置。它如果按顺时针方向行走,要达到12点或24点的目标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走11格。但如果从逆时针方向去走的思路看,距离0点或者12点或者24点的目标就会很短甚至最短——只有一格或一步之遥。但逆水行舟比顺风顺水还要费劲和艰难得多。一定要保持舟山“离陆”但又不很远的状态。千万不要把“群岛”变为“半岛”。全国半岛不少,但群岛很少。舟山不能失去群岛的优势。舟山一旦成为半岛,其优势就会顿减。“离陆”是综合性的自贸港城、自贸港口和自贸区的必备条件。大陆沿海地区建的自贸港都是单项和单一的,但复合和综合的自贸港及其城市只有在海岛上和群岛上才能筹建和运行。当初的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自贸港城,就与它和大陆保持了一定距离,或者是与大陆处于一个隔离状态有关。再往前看,看到明代,那个位于现在舟山群岛里六横岛上的国际走私港——双屿港也是与大陆有距离有关的。但这种“离陆”虽然不可缺少地理上和交通上的内容,但制度上“离陆”的内容会更加关键和重要。从制度上看,“离陆”本来就有两种形态:一是“低于陆”的状态,比如“中秋月亮十五不圆十六圆”,舟山总是要晚大陆一步。二是“高于陆”的状态,如应该是一个“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过去,舟山群岛长期处在一个“低陆”状态,但现在需要一种“高陆”状态。只有在一种“离陆又高陆”的状态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时,自主性才会越大,开放度也会越大,发展的余地和空间也会越大。所以,一定要保留和发展好舟山与大陆有距离即“离陆”这个优势,才能申请到和发展好以“东方新大港”为目标的舟山自贸港。只有这样,国家给予舟山群岛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才会与众不同,舟山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才有可能达到全国第一的程度。

 其实,舟山应该怎么发展,这是既要考虑国际趋势和世界潮流,又要考虑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还要考虑民众的需求和利益甚至情绪和情感。但把舟山“再造一个香港”,作为一个宣传口号虽然也有不准确、不科学的地方,但还是可以不妨一用的。它通俗易懂、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但如果是设计者和领导者也被群众的这种情绪裹挟了的话,其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舟山的发展不仅需要热情激情,还需要理性理智,更需要行动行为。所以,关于舟山发展的理念、理论和制度研究和创新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还应该首先解决。其中,要严格区分近代自贸港、现代自贸港和21世纪自贸港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特别是,“自贸港”还应该有“自贸港口”和“自贸港城”之间的区别。其中,“自贸港口”只是一个物流枢纽的概念,至多也只是一个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概念,而“自贸港城”是一个社区或社会或城市甚至政府的概念,是一个文化、情感和制度的概念。“港”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只在一个“口”上。但“城”是一个面,“面”不仅包含着“点”,而且对“面”还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最大的“面”可以扩大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甚至一个水域和海域。“港口”是一个要素概念,“港城”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港城”要以“港口”为点并和与之配套的社会构成一种城市管理的格局。对这样的城市究竟应该怎么管理和治理,是舟山要抓紧研究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物流港口的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港口城市的情感及其治理的问题。其中,“东方新大港”与其说是一个港口,不如说是一个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