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函授教学应重视读书指导法的运用

作者:陈锦昌


  读书指导法是面授教师指导学员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参考书,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一种方法,自己阅读不仅是学员在党校函授期间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继续求知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老化加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
  《中央党校函授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一文指出:“党校函授教育具有干部培训、党校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多重性质。”这一性质揭示了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必要性。
  第一,党校函授教育方针的内在规定性。党校函授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面向现代化”就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作为党校函授教育的立足点,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努力培养具有较强现代意识、理论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干部;“面向世界”就是函授教学要根据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势,努力培养具有全局意识,能审时度势和较强应变与竞争能力的党员干部;“面向未来”就是要以未来作为党校函授教育的基点,正确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专业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党员干部。总之,党校函授教育“面向世界”要求学员拓宽知识的广度,“面向现代化”要求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度,“面向未来”要求学员不断地更新知识。据资料表明,18世纪知识的老化速度为80—90年,19世纪—20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已缩短为15年,有的学科知识甚至缩短为5—10年。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仅能获得一生所需知识的10%,足见党校函授教育不仅要注意学员在校期间通过读书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更要重视认知方法的传授,以便学员在工作中通过自己读书去求知、增知和更新。
  第二,不断提高函授教育质量的要求。坚持“理论、知识、党性、能力”相统一,是党校函授教育质量的要求。确保质量第一,是党校函授教育生命之所在。鉴于党校函授教育是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在职在岗教育,这就理所当然的要求所有学员通过函授学习,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用理论武装头脑;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高水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增强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表现。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质量的实现与提高,不仅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更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动态性表明质量提高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延续性说明党员干部在职在岗教育,他们仍然肩负着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实现党在各个时期奋斗目标的重任,因此学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兑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函授教育质量的认识,应突破原有思维的束缚,不能局限于在校学习期间,而应延伸至日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即学员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读书方法,继续掌握理论知识,充实专业知识,增强党性素养,提高实际能力,只有这样,党校函授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党校函授教学环节的题中之意。函授教学的过程是由诸多教学环节构成的,包括预习、辅导、讨论、作业、复习、考试等。这不仅规范了党校函授教学活动,而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尤其是这些环节中的预习、复习、讨论、作业等,均属于自学读书的方法,因此可以认为函授教学环节的展开,就是学中读书方法的具体运用。当然,面授教师应是实施教学环节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把指导学员读书作为己任。
  第四,教学对象和面授特点的迫切需要。从函授教学对象来看,他们除年龄大小不一、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工作岗位和社会阅历也存在差异等特殊性外,共同点是在职、业余、分散学习,学习时间不充裕,困难较多,并且以自学为主,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面授时传授读书方法。从面授课来看,面授时间相对集中,且授课时数少,而讲课内容面广、量多、跨度大,通常半天课要讲两章左右的内容,客观上存在着授课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知识容量大与学员承受力有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既依靠面授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读书法的指导,也要依靠学员在预习的基础上到校听课。这样教师讲课的内容才可能与学员思考的题较为合拍。这不仅可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为学员在工作中读书奠定基础。
  以上分析旨在说明党校函授教学中应该运用读书指导法以引导学员自学。因为独立地学习书本知识,这是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培养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这既有利于学员充分思考和理解所学内容,也有利于开阔眼界广泛地去涉猎知识。
(二)
  人要有知识要读书,工作要有成绩要读书,生活质量要提高也要读书,读书将伴随人的一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受用一辈子。而教师作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传授读书之法责无旁贷。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讨。
  第一,指导读书的范围。读书的范围既要根据党校函授教学的要求,又要兼顾学员在工作中学习求知的需要。因此应包括指导学员阅读教科书、教学辅导材料、工具书和课外书籍等。一是教科书。这是学员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教科书各有特点,阅读的方式也随之而异,但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指导学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预习是学员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阅读,其作用在于为学员听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为教、学之间的交流打下基础。复习是学员及时消化、巩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和复习是自学读书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而教师的指导在这两个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员自学的能力,对学员的预习提出要求,还要对预习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这样既可避免主观主义、平均使用力量的倾向,使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和有针对性,又可调动学员读书的自觉性。教师对复习方法也要加以指导,强调及时经常,并按各门学科学习的规律来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并揭示复习方法的多样化。二是教学辅导材料。函授教学配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具体安排和辅导材料等。其中,计划预先拟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大纲则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思考题和作业等,具体安排主要明确每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次数,辅导材料包括学习重点、复习提要、专题辅导等。据此,教师应该指导学员从中把握预习的进度,掌握复习的重点、难点,思考分析理论问题并与实际相联系,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觉悟和能力创造条件,这是其一;其二,在众多的教辅材料中,应指导学员区分主次,明确以大纲为主,因为教学大纲既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必须遵循的规范,教学双方在读书中必须共同遵守;其三,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员,通过阅读教辅材料 ,掌握确定各科重点内容与一般问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地思考,以利日后在阅读没有教辅材料的书籍时,也能顺利地把握其体系及重点问题。三是工具书。这是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是学员在读书中必须借助的手段。教师可在指导预习的同时,指导学员使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年鉴、百科全书等,使学员自己利用这些工具书来扫除学习上的障碍,这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指导学员阅读课外书籍。这是党校函授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所必需的,也是函授教学中未能给予充分重视的薄弱环节。考虑到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而学员用于读书的时间又有限,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员善于选择课外书籍,一般应选择与自己专业相近的,或是工作中所需的,或是弥补知识缺失的,或是更新知识所需的;其次要指导学员根据不同性质的书籍和不同求知的目的,采用相应的读书方法,如泛读、精读、反复读等。
  第二,指导读书的方法。学员读书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从读书指导法的角度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推介读书法。读书不论是在校学习期间,或是毕业后的工作中,一般的读书方法有泛读,即快速浏览;精读,即围绕重点内容仔细阅读。由于读书有不同的起因,读法的运用也有区别。假如是函授期间读书,那泛读主要用于预习,精读往往用于复习。如果是工作中自学,泛读主要用于查寻资料,或熟悉书籍的大致轮廓。精读往往是为了掌握系统的知识,或加深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是为了更新知识等。二是提出读法要求。泛读要求学员能尽快地移动视线去扫视材料,从跳跃式的阅读中去把握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词句,也要求学员能充分运用阅读材料中的标题、摘要和不同形式的印刷体等有利因素来提高阅读速度。精读要求学员能认真、仔细阅读书籍的内容,力求弄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并通过自己设问法,即提出问题,同时在寻求解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三是读书法的指导。读书法要被学员所掌握和运用,尚需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加以示范。鉴于函授教学时间少、内容多,且课堂教学多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详讲,一般问题略讲的方法。实际这种讲课法与读书中的泛读和精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表现在重点讲的内容,即用精读的方法,略讲的一般问题即用泛读的方法。因此,教师在面授时无论是详讲的重点,还是略讲的一般,都应与学员一起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同时简要说明重点内容确定的理由,尔后再作具体讲解。可以认为教师讲课的过程就是指导学员读书方法的过程,问题是教师在面授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传授,为学员提供自我修行的方法。
  第三,读书法指导应注重的问题。指导学员读书应注意:一是读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鹜远,急于求成,以致超过自己的承受力而欲速则不达。二是读书要善于寻颖问难,深入钻研。读书与看小说从广义上看是一致的,但小说书的书与理论书、专业书、科技书、法律书等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读非小说类的书,应该突出重点,寻找疑点,解开难点。三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指导学员系统读书时,不仅要培养他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良好学风;还要指导学员善于在自己的书上作记号、写批注、做摘录和提要,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保存资料,做知识在头脑中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培养书面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