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十六大报告学习体会

作者:陈海克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的这一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人类社会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

文明,在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因此,人类社会文明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看,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则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精神文明。在社会实践中,三大文明是相互渗透、转化和促进的,并且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应注意的是,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成果,但不是所有改造社会的成果都属于政治文明,只有那些与人类政治生活相关的部分才属于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形成以后。国家的形成是政治文明出现的标志。恩格斯指出,国家使政治统治有了“秩序”的范围,通过缓和冲突,使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明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处在不断地演进之中。不断发展的政治文明具有相对性,而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政治文明又具有其一般的基本内涵。概括地说政治文明作为人们改造社会所取得的政治法律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观念、政治文明等四大要素, 民主政治是其基本内核。

政治文明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政治文明主要表现于社会良好的运行秩序,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制度性保证。政治文明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主要有:

1规范和保障作用: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提供制度的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开辟前进道路,指引前进方向。

2导向和教化作用:社会治理活动中为社会树立的正反面典型,以及赏罚导向都会对社会起到导向和教化作用。

3推动和阻碍作用:先进的政治文明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如历史上的革命和旧制度的复辟。

4传递和渗透作用: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形态,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渗透,横向是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文明间的相互影响;纵向则是新旧政治文明间的相互影响:先进的政治文明能够给人们提供先进的政治理念,促进政治文明形态的进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进步的影响;人类社会正在普遍地走向开放。社会越是发展,文明就越不应该是封闭的。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我国的社会性质所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的政治文明,同历史上任何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政治文明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鲜明的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最大特色。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总之,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要求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道路是从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加强民主政治基本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畸型发展的社会,而是物质、政治和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是地区间发展更加平衡,而是社会各个部分的更加协调的发展,没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没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不平衡的畸形社会。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没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政治体制做保障,没有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是无法顺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更快地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政治体制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撑。一是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深化各项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入世,政府先行。二是从国内看,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正朝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我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比如党政关系如何更好地理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应如何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该如何保障;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如何保持司法公正等等,都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索和改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党自十二大以来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但一直没有明确提政治文明建设,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在发展观上是不够全面的。对这个问题,我们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和探索。

经过五十余年执政、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经济搞不上去不行,单靠经济搞上去也不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物质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离不开精神文明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民主法制建设,没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就不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三大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于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全面发展观和全面的文明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大胆吸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全面发展观,有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从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之路。

十六大报告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重点需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和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舟山跨越式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工作中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要一步步地推进。这就决定了对民主政治建设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作为,必须采取积极而又审慎的方针,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探索和推进。在工作中对那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陈规旧制要积极革除,对牵扯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则要慎之又慎;对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对于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则要坚决防止。总之,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承受力相互适应的原则,稳步推进。

二是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制度是起根本性、长远性的作用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民主如果缺乏具体的制度化,就难有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所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有鉴于此,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落实群众对政治生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出现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就容易发生滥用。社会公共权力的文明程度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制度,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是建立公共行政,执政为民的行政机制,重点建立公共财政机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政府的钱用好,用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政府要从全能政府,变成有限政府,不能再大包大揽了。人民政府为人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从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政府不能与民争利,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改革行政审批制,长期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仿佛政府越管得细,越管得具体,越是在为人民服务,仿佛政府就是发文件,盖公章。以致于出现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的现象,政府部门搞自我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审批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特别是我国加入WT0的今天,过去那种审批制度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必须加以改革。目前,通过改革审批制度,我市从过去的1055项审批事项减少到了876项,并将进一步减少到470余项,同时提高办事效率,从9千个承诺工作日减少到6千个左右;建立了市办证中心,实行一门办证服务。但要真正达到简洁高效、“一门服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要重视司法监督。司法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当前司法腐败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人民群众对那种“调鸡尾酒”式的办案和人情案、关系案深恶痛绝,要进一步落实错案追纠制,合议庭负责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四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

四是要尊重实践、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尊重基层民主实践,民主政治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民主政治形式,比如村民自治、民主恳谈、政务公开、外来民工当选乡镇人大代表等,都是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对此,不但要热情支持,还要认真加以总结,加以推广。

五是要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党是政治组织,它的自身建设,属于政治文明范畴。要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党的现代化,没有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就很难肩负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与政府、与人大、政协各方面的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目前正在我市开展的村支部改选“二推一选”的做法值得进一步在全市推广。

六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文明之间的辨证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政治文明为保障,以精神文明为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在工作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在某个时期突出抓住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但不能以此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立起来,而是应当大力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