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建设全国性船舶工业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陈松菊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造船业将逐步从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向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长三角新一轮航运事业和临港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船舶工业更具发展前途,更使位于远东船运网中心地带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浙江舟山普陀展现出她的风姿,显示出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深水港域的资源优势。本文从普陀区建设全国性船舶工业基地面临的机遇,普陀的区位优势及产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一、普陀区建设全国性船舶工业基地,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长三角新一轮航运事业和临港型产业的发展,使船舶工业更具发展前途。
  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沿海经济区之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将推动国内外新一轮航运业和周边地区临港型产业的发展。据交通部预测,到2005年全国进出口货运量将达15亿吨,到2010年达到30亿吨。且宁波和我市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港口条件,正成为我国沿海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华东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宗货物中转与加工中心以及外轮的停泊和修理中心。我省已在宁波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30座,在本市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1个,同时上海市与我市计划在洋山岛联合兴建深水集装箱泊位达50个,我省也计划在宁波与本市的金塘岛建设深水集装箱泊位近40个,这些泊位占国内现有、在建和拟建的20万吨级以上油、矿码头泊位的50%以上。这对发展普陀区船舶工业依托宁波,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二)省、市、区各级政府对发展船舶工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今年1月,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舟山考察时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振兴舟山,接轨上海,船舶工业是一个可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浙江省船舶工业五年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中,对舟山也是作为全省重点船舶工业基地进行规划。4月份,省经贸委专门在全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明确提出:“以舟山、宁波的船舶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大型船舶修理与特种船舶修造……,重点建设舟山船舶工业基地”。提出了我省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省造船能力达110万载重吨,具备制造10万吨以下各类特种船舶与坞修15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坞容量达100万吨;到2010年,在实现国内大型船舶企业部分迁址舟山的目标前提下全省造船能力超350万载重吨,具备坞修3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坞总容量达200万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省政府必将有计划地加速我省重点修造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同时,市、区两级政府也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出台相关政策,这也为普陀发展船舶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保障。
  二、普陀区船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普陀区船舶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已拥有58家船舶工业企业,约占全市35%。有外籍修造船资格的企业7家。另外境内还有扬帆集团、舟渔公司、兴业公司等部属、市属单位修造厂。共有干船坞38座,船排40座。在建的有鑫亚船舶有限公司15万吨级干船坞;筹建的有永跃船舶有限公司马峙25万吨、3万吨干船坞,正泰船舶有限公司的桃花下长坑10万吨级干船坞以及螺门船厂扩建的2万吨级干船坞等。初步形成了包括船舶制造、修理改装、航修船务在内的船舶产业体系。2002年全区实现船舶工业产值2.7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约5.5%,利税680万元,为普陀区建设全国性船舶工业基地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港口资源优势。
  借助国际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东风,上海欲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世界造船第一”,这就给了具有一定船舶工业基础以及优越的港口岸线条件和区位优势的舟山,一个依托上海、打造船舶工业基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舟山造船业的发展战略应是主动出击与上海港联合,实施错位发展,努力发展成为大型船舶修理基地、中小船舶及特种船舶的制造基地和船配业基地。而普陀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又具有绝对估势:普陀区地处远东航运网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要冲,宁波、普陀之间的双屿水道与虾峙门水道是我国通航条件最好的航道,虾峙门国际双屿水道已顺利通过了30万吨级矿船和油轮。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各国每年需从中东、东南亚、南美、澳洲以大型货船运进大量油料和矿砂,而区内的六横、虾峙、桃花、佛渡等岛正处于这些大船航线的附近。同时,普陀区还拥有优良的深水港湾资源,全区可利用的10米以下深水岸线达42公里左右,且港域条件良好。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天然的优越条件,使建设同样生产能力与规模的船舶企业投资更省,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修造船基地的优选场址。这是普陀区发展船舶工业、营造船舶维修、零配件供应的后勤保障体系最有利的条件和资源,充满发展前景。
  (三)具有富裕的劳动力资源。
  当前,东海渔场资源衰退,时空缩小,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据统计,今后两到三年,普陀区下海渔民从现有的23000余名将减少到17600-20000名左右,3000-5000左右渔民需要重新就业,而渔区新增的劳力也将从事其他行业为主,这就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目前普陀区船舶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结构存在“小、散、低”的状况。从全区船舶工业企业结构来看,虽然数量众多,但生产规模偏小,且布局比较分散,绝大多数都是以修造木质、钢质渔船和小型民用货船为主的小型修造企业,这些小型船厂约占全区船舶工业企业的80%左右。据统计,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92家工业企业中,船舶企业仅6家,占6.5%。
  (二)发展资金紧缺,投入少。
  普陀区船舶工业由于受地方财力和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长时期缺乏必要的技改投入。近年来,政府虽然每年拨出技改贴息资金,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困难,而且普陀区船舶工业资金中港澳台与外商资本为零。从而制约了船舶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难以提高船舶工业的整体生产规模和能力。
  (三)企业技术力量较弱,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大部分船舶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2002年底全区约计在职修造船业职工1700人,技术人员约100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人。尤其对船舶工程的专门人才和外语人才更为紧缺,同时,多数船舶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差甚远。
  (四)口岸开放难度较大,引水能力差,影响外籍船舶修造。
  目前,全区船舶修造业中只有东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龙山船厂等7家企业部分区域对外籍船舶开放,台门港船舶有限公司有望在年内对外开放,其它如六横岛西浪咀至东浪咀、桃花岛靠虾峙门国际航道岸段都因涉及到军事设施,申请开放有一定难度,而且,我市对外轮的引水船数量明显不足,且吨位小,难以适应修造船业务量的需要,将制约船舶企业接修外籍船舶。
  (五)船舶工业产业链短,税费偏重,发展环境欠优。
  当前,普陀区船用配套产品制造业发展滞后,船舶修理、航修、船务所需船用配套产品主要依靠外来,制约了我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由于税费偏重,舟山船外挂情况严重,仅普陀就达近10万载重吨左右。究其原因,有外地办证时间短,手续简便,费收较低诱因外,舟山本地税费偏高办证手续繁杂,以条文框框办事,缺乏灵活性,则是一个主要原因。就航运营业税而言,与比邻相比,宁波是3%,上海仅0.6%,而舟山是3.43%。这对现有船舶工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四、建设全国性船舶工业基地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有效管理体系,强化行业协调管理。
  船舶工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政府应在区船舶行业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普陀区船舶工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的工作部门,全权负责区船舶工业发展相关的规划制订和相关事项的协调、管理、服务等,加强对全区船舶工业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同时,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任务,充实工作机构的专业性人才。在六横设立船舶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其运行机制参照我市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加强区船舶行业协会建设,制定完善协会章程、规约和定期活动计划。充分发挥船舶行业协会作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将船舶企业的生产准入、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一并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加强宏观指导与政策引导,防止船舶工业发展中的恶性竞争、低水平的盲目重复建设。并及时代表船舶企业向政府反映行业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提供行业规划、计划、发展等相应的咨询信息、建议。
  (二)高起点布局,科学规划。
  省船舶工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舟山船舶工业基地应该是全国性的船舶工业基地。因此,要站在全国、全省的高度尽快制订普陀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促进船舶工业与整个海洋产业同步发展。将普陀区船舶工业发展目标定位:建设全国性船舶修造基地为目标,以开展大型船舶维修业务和船舶改造等高附值项目为主;造船以中小型船舶为主,向外向型发展;不断提高船舶拆解和洗舱能力,大力发展船配制造业。同时对确定的船舶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应在制订本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产业与产品定位,充分考虑到航道、港口码头及其他的工业布局具体化并落实到具体的座标上,使大、中、小基础设施分布合理。
  目前,着重搞好普陀区船舶维修基地的建设,目标要定在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上要有竞争力。以六横船舶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龙山船厂、鑫亚船舶有限公司、永跃船舶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基础设施,搞好专业化分工与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联合兼并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扩大规模能力,实现船舶工业量与质的提高。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资产重组、资源重新配置,逐步向集经营、设计、生产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发展。
  (三)加快内联外引的方式,实现普陀区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
  船舶工业不仅是技术密集,更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有大的投入,普陀区船舶工业要实现后来居上,必须走开放发展之路,坚持外引内联,积极寻求同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的合作,引进资金,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使普陀区船舶工业在一个全新的高起点上与国内外船舶企业竞争,真正把普陀区船舶工业基地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基地之一。要在积极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班子,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让国内外跨国航运业巨头与船舶工业大集团来普陀投资,实现普陀区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紧紧跟踪国内大型船舶工业企业在沿海寻址建设大型修船基地的机会,主动服务,创造条件,以实现吸引他们来普陀建设大型修船企业的目标。还要利用普陀区民间资金充裕优势,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民资参与对船舶工业的投资。鑫亚船舶有限公司15万吨级船坞建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要加强与各有关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要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宁波大学等大学重点挂钩,积极引进和代培普陀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需要的各类专业人员。从适应船舶工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出发,广泛动员社会各种教育培训力量,普遍开展加强技工培养和技能提高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尽快出台《普陀区加强船舶工业技术人才(人员)引进、培养、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的校园、师资和相关专业的实习设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职业学校的培训教育,及时调整职业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逐步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教育部门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与规模较大的船舶工业企业合资办学,以订单办班、订单培训、校企资源共享、项目开发为运行模式,为普陀区培养船舶工业实用人才。重视现有船舶工业职业技术工人培训,积极实施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工作能力知识培训、转岗培训、师傅带徒培训等,以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鼓励支持区内船舶企业与国内先进船舶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派员参与设计与请进来授课等多种方式,学习先进船舶工业技术,提高船舶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船舶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六横船舶工业园区已被确定为普陀区船舶工业发展重点地区,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快与园区配套的住房、水、电、路、通信、电视、文化、教育、卫生和居民后勤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其次,加强水库建设,保证水源;其次,要加快六横——佛渡——宁波梅山跨海大桥建设,为引资建设货主码头,形成新型的临港产业格局创造条件。
  (六)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的同时,要注意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重点解决污水的处理。要做到海洋渔业、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港口业等多业共同发展,海洋岸线的利用要合理规划,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港口码头、客运码头、海运码头、船坞、休闲观光海岸等等选址要合理,避免相互冲突,避免自然资源浪费,科学、合理、长效利用海洋岸线资源。建立海洋资源环保评估体系,制止乱占滥用岸线,处罚一切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始终放在第一位。
  (七)要切实加强对船舶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要加快发展普陀区船舶工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扶持船舶工业发展。首先要建立担保及融资机制,加强信贷支持。船舶工业是全球化的产业,也是我国比较早与国际接轨的产业之一,因此,普陀区在发展船舶工业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国际通行规则,规范工作程序。建议在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基础上,建立完善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制的专门机构,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对船舶企业的优惠贷款,扩大贷款规模,从根本上解决船舶企业的担保和融资问题。其次,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当前政府各部门在现有政策中要优先支持船舶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加大对船舶科研的投入与支持,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船舶科研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船舶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以增强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国债资金的支持。再次,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支持。为吸引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集团来普陀投资船舶工业,政府必须在陆域土地与海岸使用以及税收方面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积极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落实新造船舶、修理外轮的减免税或退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