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的视角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作者:李祖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党为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做出的重要决策。可从不同的视角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从执政能力概念看
    
    谈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何谓党的执政能力。执政,顾名思义,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执政能力”四个字中,关键是“执政”,它的所有“能力”,都是围绕执政展开的。有人认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包括领导能力、发展能力、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以及对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整合和调控能力等。还有人认为,执政能力更重要、更基本的是协调能力。另一些人认为全面理解一个政党的能力,应该从能力组成结构和能力发挥过程两个方面着眼。
    
    目前,对党的执政能力有多种理解。一种观点着重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五种能力”来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另一种观点着重从总体性和全面性要求去理解党的执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依法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和能力,是一种综合体现。还有一种观点着重从层次性方面来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党作为一个整体的执政能力,二是履行党的执政职能的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三是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以及先锋模范作用。《决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①这对党的执政能力作出了新的更为全面、系统的概括。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它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上分为研究执政能力建设包含的范畴,如执政理念、基础、方略等七个部分,和认识并总结执政规律。在实践层面上,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党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如何实践。
    
    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和纲领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党的执政能力是生产力,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直接提示了加强执政理论研究的文化意义;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一个提高执政能力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我们必须从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高度,来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从某种角度讲,十六大所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两者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以及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发展史上的大事,是对我党执政以来在发展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发展模式正反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历史性成果。它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发展观是在一定执政理念指导下确立的。党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影响、规定和制约着党的发展观;发展观又从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和反映着执政理念,是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发展观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落实。如决策正确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和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应该包含着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而是否在发展中坚持社会公平原则,是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重大问题。
    
    从国际形势角度看
    
    主要表现在: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第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势力正旺,对市场、战略资源、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第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很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这都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讲话看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向全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工作时首次突出强调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并且强调:“这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②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突出出来。
    
    党的十六大之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系统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应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14个重大课题,其中包括“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党中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具体部署。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6月29日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③他在同年的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又加了一个“执政环境”。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下岗职工和城镇贫困居民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一些群众的生活仍很困难。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还要面临许多新问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探索、创新。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着挑战。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而从世界一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会剧烈变化,社会矛盾增多,社会稳定问题突出。此外,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市场经济具有积极性,又具有消极性。它容易使人们的头脑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建设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看
    
    党的执政能力与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依法执政能力、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高。如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岗位依法执政的能力偏低等。2004年,有关部门就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在一些地方问卷调查,有58.8%的领导干部认为自身素质和能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④二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完善。如基层党委的职能趋于行政化, 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导致政权运作不畅或是一种无序状况。党委的责任与权力不对称。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党委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受到影响和制约。党政关系缺乏明确的规范,机构重叠,副职、虚职过多。三是基层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四是部分地方党建工作较薄弱,组织软弱涣散,使党的执政基础受到影响。五是腐败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较严重。在党内和社会上影响较大,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从国外政党执政经验及我国的“历史周期率”的角度看
    
    加强执政党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提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将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痛教训是值得深思的。这些国家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把广大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造成一大批冤案,伤害了许多干部和群众。把民主集中制变成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员失去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理论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不断研究和吸取执政经验教训,同时重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注重反腐败工作;重视发展经济。泰国的泰爱泰党提出“政策立党”,认为人民关心的是政策,党的政策符合人民利益,执政地位就会巩固。英国工党等执政党提出“第三条道路”,试图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同新自由主义“嫁接”起来,走出新路。⑤相反,印度人民党、印尼专业集团党、执政七十多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丧失人心、腐败等造成的。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过去的政权最终不可能跳出由兴到盛、由盛到衰,由衰到亡的“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1945年,毛泽东同志明确回答了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能不能找出一条新路,即跳出这种“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说,共产党找到了路子,即民主。他要求全党学习领导新中国的各种建设本领、管理本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的党要艰难得多。我们必须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历史上政权兴替更迭的“历史周期率”中真正找到答案。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要充分利用这次全国性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使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①、④本书编写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问题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9
     ②张星星等·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进展·j·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2004.
     ③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04.6.29
     ⑤黄宗良·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建,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