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宝芬


目前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党校建设也参差不齐,有些县区党校建设更是薄弱,与我们党校的任务和作用很不相称。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各级党校建设,发挥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使之切实担当起“一个阵地,三个熔炉”的责任。加强党校建设、改革党校教学、创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想就此作些初浅的探讨。
    
    一、目前县区党校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最近,笔者在舟山市的县区党校做了初步调查。调查发现:多年来党校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在内容上针对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就历年来的干部教育和培训看,内容安排上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依一时一地的政治需要而定;二是依地方领导的意思而定;三是依党校师资情况而定。教学安排上注重任务,追求形式,忽视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忽视了他们的岗位特点,也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前瞻性要求,从而使许多干部培训班换汤不换药,那铁打的营盘似乎变成了党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师的讲课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近几年虽已渐近现代化,县级党校也已开通中央党校远程网,但利用率不高。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也不强,许多教师仍然用一支粉笔打天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滞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影响信息畅通。教学管理模式上,也缺乏民主性和灵活性。党校教学管理一向是从严、从紧,但结果都是教员开口子、学员钻空子。在管理理念上注重以制度去制约人,而不是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以制度和规范去导向人,从而使人和制度相融相生,使人真正成为贯彻方针、实践制度的主体。就党校的师资队伍而言,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职称偏低、中坚力量缺乏的现象。
    
    由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县区党校的教师职称评聘比例与国民教育系列相差悬殊。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受世界消费主义影响颇深,人们对个人的学历、职称等“外包装”非常看重,而且,这些外包装直接影响了听课者的美誉度、认同度和信任度,进而影响教师讲课的效用。况且,各县区党校不乏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这样的职称评聘现状,不仅不能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也使党校教师自身成长缺乏直接动力。客观上它又造成了党校教师流动难:有些教师因职称太低出不去或不甘心出去;有些党校需要的教师,又怕聘不了高级不愿来;更使党校教师的成长缺少了外部竞争力。
    
    其次,县区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这是目前县区党校教学滞后的又一瓶颈性制约。别的暂且不论,单就电化教学这一块以舟山市的一个县区为例,请看这样一组数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各城区学校配置了电脑室,80年代末期城区学校开设语音室,截止98年初城镇中小学都有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 99年起城镇学校之间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校校通。2004年城乡学校之间实现了校校通。与国民教育系统相比,各县区党校都不能望其项背。
    
    如此教学设施,也难怪党校教师信息滞后,教学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尤其是今天的领导干部年纪轻、学历高、执政任务重的特点,如何让他们走进来、留心听、有所得,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党校不仅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更要有改革和创新精神,有新的理念、新的教育内容、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环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不负众望,勇担职责。
    
    二、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一改革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对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作了部署,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主要教育课程的设置。这一新的教学布局,使党校教育在两个方面的定位比较明确:一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二是要给领导干部提供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知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党校的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统一的思想工作,通过教学工作真正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广大学员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科学性和战斗性。从近几年的青年干部培训看,走进县委党校来的干部日益年轻化。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艰苦年代,对优秀的革命传统没有深切体验。又由于各种观念都处在嬗变过程之中,相当一批年轻领导干部带着模糊的观念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等,在特定的环境下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不仅要视时间长短安排学员读几本马列主义原著,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关于革命和执政的著作,学深、学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要重视传统的教育,通过听听讲座、访访贫问苦、走走老区、看新老变化,强化“党味浓”的办学特色,创造一个党性修养的影响无处不在的氛围和党性锻炼的机会无时不有的条件,使之成为干部在各种矛盾碰撞和各种问题交织中走向成熟的“熔炉”,自觉地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同时针对年轻干部多来自基层的特点,适当安排学员多下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形成浓厚的教研空气,培养亲民爱民的情怀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同时,我们要重点建设好四个方面的课程:一是强化“理论基础”,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的教学,尤其要重点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二是拓展“世界眼光”,即在“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等五个方面加深了解和把握,并结合实际进行探索性思考。三是战略眼光,特别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大局,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好向导,做好服务。四是抓好“党性修养”,在抓好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坚持把增强党性贯穿于教学和培训管理的全过程。
     
    二、改进教育方法,体现时代性
    
    随着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教学空间的近距离、学员需求的多层次,党校在教育方法上必须进行创新,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从以“灌”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教学上的2+X或3+X已被许多老师运用于课堂实践。我们要进一步搞活这种课堂互动式教学,它不仅营造了教学相长的课堂民主,而且尊重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员能够更主动灵活地学习。当然它也对教学双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解答实际工作中诸如城市化建设、信息化知识、国企改革、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运作、现代法律体系等重大问题,靠“半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急需“充电”和理论上的提升。二是要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为主转变。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教学内容上要更注重现代意识,注重现代化知识的扩展,运用多媒体、幻灯、实物展示、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学信息量、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切实提高教育效果,从而彻底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局限。三是要从“小而全”学科建设向善借“外力”转变。当今的世界越来越一体化,时空不再是交流、交往的障碍,人们总是向往更好的,学习也是一样。县级党校限于资金、资料、工作面的制约,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滞后于干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周边高校、党校、部门专家资源丰富,沟通渠道畅通,随时间为我所用,因此,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今年我们又聘请了五位高级工程师、学者型领导为我校兼职教师,使党校课堂更具魅力。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把资深教授“请进”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改变基层党校的培训方式。四是要把主要教育对象从以县管干部为主向渔农村党员干部拓展转变。渔农村党员干部急切需要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可他们获取教育的渠道却十分狭窄。县级党校可以也应该把面广量大的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培训主体,根植基层、立足支部、面向全体,坚持“送课下乡”。近两年来,我们结合党员干部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农村、企业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撰写通俗易懂、理论上深入浅出的宣讲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到基层支部去帮助上党课,配合渔农村“三培养”工作定期送课到乡镇,受到普遍欢迎。
     
    三探索管理模式,调动积极性
    
    教无定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在管理模式上,我们认为:对于青干班、短训班可以继续实行和完善班级制管理,坚持严格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对于工作繁忙,岗位特殊,集中学习有现实困难的干部培训、轮训可采用学分制。
    
    其一、在班级制管理中要强调民主性。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学的方针,强化教学和学员的管理。党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与学员管理各项制度,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教学中的政治纪律。要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管理水平高的班主任队伍,并支持他们深化改革,推进管理创新。对学员的学籍管理、学习管理、学员党支部管理、生活管理、考察和结业等,都要有明确而严格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实行民主。因为党校教育既是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同时又是成人教育,给学员更多的自主性,体现人文性。要使从严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学校管理和学员自治相结合,使学员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党校真正成为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实现教育干部和培养干部的目的。如果说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能不能执政为民、能不能具备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话,那么,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能力高下,就直接影响到能否高水平地执政为民。
    
    其二、为适应干部教育的新特点,我们尝试推行学分制管理。党校干部教育管理实行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尝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首先,《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关于“理论基础”和“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为我们提供了施行学分制的课程框架,只要我们为各模块配上适当的理论著作和相宜的知识讲座即可。其次,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开通又为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提供了更大更自由的可资选择的空间。为有效推进学分制管理,我们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完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在教学计划中,按课程性质将所设课程划分为课程模块,如“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同时,根据各级干部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要确定不同层次课程模块所占学分的比例以及毕业所需的总学分。
    
    二是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学分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灵活,发挥学员更大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更赋有弹性。教学安排时要有更大灵活性,给学生开出足够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开拓学员知识领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的时间;要实行主、辅修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是在加强对学员选课的指导上下功夫。学分制扩大了学员选课的自主权,若引导不当,也易产生学习的盲目性与先入为主,而致盲目性选课及“凑学分”,使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易保证,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员学习过程约束力减少,容易使学员组织松懈,给学员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首先各层次的培训班要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学员在教师指导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工作需要选择修读课程。其次要编印课程指南,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优秀导读员,学员选课之前,教师要向他们详细介绍课程的性质、特点、主要内容,并接受咨询,提供充分了解课程的机会。第三,引导学员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学分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行目标管理,主要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合格即取得学分,对学习过程相对放松,这就必须严格考试管理,引导学员树立良好的考风学风,杜绝以欺骗等手段谋取不当学分,以保证教学质量与培养规格。
    
    学分制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党校教育针对性不强,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当然作为党校教学管理的一种尝试,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县区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是基层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人心等基础工程的直接承担者。加强县区党校建设,使广大基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校建设,不断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机制,建立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不忘党员身份、不改党员本色、不辱党的使命,促进党校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
     《情感教育心理学》 卢家福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李伯黍 燕国材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