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渔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城乡党建结对的着力点

作者:陈渭民 韩贤伦 汪凌云


全市城区文明单位与渔农村新型社区开展创建文明、党建“双结对”活动,是我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以工带农、以城促乡”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通过调查认为“双结对”活动应该把提高渔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城乡党建结对的着力点。
    
    城区文明单位与渔农村新型社区实行文明、党建双结对活动效果明显。
    
    去年7月起全市开展“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207家县(区)级以上的文明单位与182个渔农村新型社区结成共创文明对子。今年6月起,在原来结对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党建结对工作。从市文明办了解的情况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帮助渔农村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各单位为渔农村社区送去各类图书18620册和电脑、电视机、影碟机及桌椅等设施用品,帮助社区建立阅览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文体活动场所19个和相关文体队伍。并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26场次,丰富了渔农民的文化生活。二是帮助渔农村改善社区环境。各单位先后累计支持渔农村建设资金321.3万元,修建文化活动场所房屋5232平方米,修建道路、桥梁16.7公里,改善了渔农村的生活环境。三是帮助渔农村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各单位发挥各自特长帮助渔农村开发经济项目10个,组织青年农民电脑培训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各单位发动干部职工开展慈善捐款,帮助结对社区的困难学生就学,在重大节日和台风灾后走访困难户、低保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帮助困难农民渡过难关。这些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渔农村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与结对共建中存在的不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领导作用和核心地位的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至关重要,是决定渔农村发展、渔农民致富的关键因素。但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担负着领导渔农民建设新农村重任的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
    
    1、党组织的负责人思想意识和自身素质不足。不少渔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把担任社区、村干部作为解决自身就业的途径。因此一方面比较重视个人待遇和家庭的利益;另一方面缺少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
    
    2、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弱,工作方法简单。不少社区和村的党组织对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只会简单地“照搬照抄”,缺乏因地制宜的能力,更没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简单生硬,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得过且过。
    
    3、党组织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决定集体重大事项时没有按照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议事规则进行研究,往往几个人甚至个人说了算,既没有集中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智慧,又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党组织缺少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使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相对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城区各机关文明单位在“双结对”活动中的工作着力点上存在不足。
    
    1、注重物质上的支持,忽视精神上的帮助。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能力方面关注不够。
    
    2、注重形式上的共建,忽视实际效果。各单位参加“双结对”的面不广,往往只是少数相关人员来往,而且下农村的时间少,深入不够,对农村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及存在的原因了解不透,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效果。
    
    3、注重单向帮扶,忽视双向交流促进。城区单位往往只考虑如何帮助农村,而忽视通过“双结对”活动增进城乡之间、结对单位之间的感情,忽视增强干部职工对基层、对“三农”的感情和服务意识。
    
    城乡党建结对应把着力点放在围绕提高渔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上。
    
    渔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广大渔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力量,城乡“双结对”,城区机关文明单位帮助支持渔农村创建文明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提高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既是解决渔农村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也应该是城乡“结对”共建的目的所在。城区各机关单位都要从各自的特长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渔农村党组织提高能力和素质,同时通过“结对”共建增强为基层、为渔农民服务的意识。
    
    1、帮助渔农村干部和党员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广大渔农村、渔农民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帮助提高现有村级干部和党员的素质。鼓励村干部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学历培训,提高文化水平和相关专业素质。帮助搞好基层党校建设,可以把机关单位的党校与农村党校开展联办,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法律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运用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业务专长,与镇、村成人培训中心合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开设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也可以运用各自的社会资源与有关部门联系,开展以党员干部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和二、三产业实用技术及上岗资格培训。通过培训,努力使渔农村干部提高政治理论、政策法律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水平,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真正起到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2、帮助建立和健全增强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建立在每个党员对于组织的信任、依靠和人生价值实现之上的。因此,要帮助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并实施对全体党员在“决策上参与、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管理上严格”的具体制度,使每个党员感到光荣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所谓决策上参与,就是必须完善并落实党支部议事制度,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通过支部大会研究决定,真正集中每个党员的智慧,发挥每个党员的作用;事业上支持,就是建立党支部对党员在经营创业上的培训、帮扶制度,努力帮助党员成为经营有方、事业有成的致富能手;生活上关心,就是建立对老干部的以奖代补政策制度和困难党员救助制度,解决老年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后顾之忧;管理上严格,就是根据渔农村党员的不同就业和经营情况,建立相应的党小组开展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学习、教育活动,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掌握每个党员的经营情况和思想状况,开展各种谈心交心活动,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和政治意识,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3、帮助建立实施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和机制。处于领导地位的党组织领导群众的号召力的基础是公信力。公信力除了党组织的自身素质和表率作用外,还必须经过群众的认可。因此,必须帮助建立并认真实施各种群众参与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和党支部、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并完善村党支部组成人员的“二推一选”制度,即先由全体党员和村妇女、青年、老年等群众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以无记名方式推荐出党支部成员候选人,再在此基础上由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方式差额选举党支部成员,使党支部有党内和党外广泛的群众公信基础。推行党员发展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三推一定”制度和入党、预备党员转正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使每个新党员都是能得到群众公认的先进分子,从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基础。帮助建立并完善党支部、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每个党支部都要把村内的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作为联系对象,通过抓两头来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健全每个党员联系10户农户制度,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既可使党的政策及支部的决策及时让群众了解,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又使党组织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以利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做好群众关注的事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认可的利益代表。
    
    4、帮助开展渔农民工作,转变渔农民的观念,提高渔农民的素质,增加渔农民的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渔农民是主体,需要广大渔农民的参与,所以机关单位要帮助渔农村党组织在提高广大渔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型渔农民上下功夫。一方面各机关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为渔农民的转产转业牵线搭桥,同时帮助他们参加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顺利实现就业。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一些渔农民改变思想上存在的“小钞票眼不开,大钞票赚不来”的陈旧观念,尤其要鼓励渔农村的妇女和闲散劳力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种行业增加收入。还要针对我市不少渔农村引进经济开发项目中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具体情况,利用各自的优势帮助结对渔农村社区做好经济开发中的群众思想工作,帮助渔农民从眼前和长远相结合上算好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帐、征用拆迁赔偿账、转产转业增收账、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账,积极促进渔农村的经济发展和项目引进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渔农村的面貌。
    
    5、帮助解决结对渔农村新型社区的各种实际问题。各机关单位要从各自特点出发,帮助结对的渔农村新型社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出钱,有物有物,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在引进经济发展项目,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帮助渔农民转产就业,建设文化体育老年活动等社会设施,帮困扶贫助学救灾等各方面为结对的渔农村社区和渔农民排忧解难。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要帮助解决相关的思想认识问题,既帮解困又帮立志,达到标本皆治的长远效果。
    
    6、增进机关干部党员对于“三农”的认识和感情,提高以城促乡,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各机关单位在开展“双结对”活动中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与结对渔农村开展联谊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可以组织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与渔农村社区贫困党员和群众的结对帮扶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与社区党员群众交朋友,深入基层学习渔农民党员和群众勤劳朴实的思想作风,增进对渔农村的认识,对渔农民的感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解剖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为渔农村基层服务、为渔农民服务的自觉意识。渔农村社区党组织也要组织基层优秀党员帮助机关单位的党组织开展光荣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向农村先进人物的学习,提高机关单位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增强党性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