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舟山新兴旅游节庆看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出新

作者:金英 金涛


进入新世纪以来,舟山群岛的海洋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除了舟山固有的海洋风光、浓郁的宗教文化以及具有历史底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外,新兴旅游节庆的崛起,则是舟山旅游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三大节庆的创建,致使舟山旅游名声鹊起,游客量和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并已成为舟山旅游的新品牌。
    
    当然,在全国大旅游的热潮中,“以节促旅,以旅兴市”,已是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有效手段和时尚。据悉,我国目前已有节庆项目5600个,舟山自当受其影响。
    
    然而,舟山既无云南傣族泼水节之类的民族传统节庆,又无大连等地举办大型现代服装节等条件,舟山的旅游节庆如何充分利用和适度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命题。
    
    一、旅游节庆与海洋民俗资源的开发
    
    《周礼》中说:“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大英百科全书》中云:“民俗,是指普通民众始终保存的,未受当代知识和宗教影响的,以不断的、变动的或较为稳固的形式继续存在至今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仪式的总称。”对此,《中国大百科全书》进一步补充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在舟山,有着千百年传统的民间信仰及生产、生活等海洋民俗文化,则是海洋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纵观近几年舟山创建的新兴旅游节庆,不论从旅游节庆的策划思想和节庆的由头以及节庆的内容和形式的展示,无不打上海洋民俗文化的烙印,呈现出舟山旅游节庆的品牌特色。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其中包含着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民俗风情的含义。既然水土,即自然环境是特定的,那么它所孕育和包含的民俗文化,也就带有特定的地方色彩。舟山地处东海大洋,是全国著名的海洋大市,岛屿众多,海域广阔,这种特殊的海洋性环境必定造就特殊的海洋民俗文化,并对旅游节庆的创建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从1999年始,舟山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虽说粘沙技术来自于外来文化,但节庆的由头则出于舟山固有的海洋游戏民俗——“堆沙”和“水浇沙龙王”。
    
    关于这方面情况,笔者作些具体介绍。先说堆沙。这种游戏,凡是生活在海边的舟山人在童年时代大都玩过。夏天,海边的孩子常在潮水线上侧,用湿沙堆起一座沙城,沙城内还有湿沙拍打而成的戏台,宫殿、桥梁等。有的还用竹片雕刻出简单的图案。潮水上涨时,嬉耍的孩子们站在沙城内向潮神呐喊、示威,直至沙城被潮水冲塌为止。至于水浇沙龙王,则是用手捏着一把湿沙泥,从上而下徐徐淋下,在沙台上浇成一个海龙王模样,或浇成一个观音菩萨,坐镇在沙城内,以遏制潮神的侵犯。此时,孩子们还要口念咒语,以添神威。由此可见,不论是沙雕节的材料——沙;还是艺术造像——城堡和人物的雕塑造型,均与舟山古代的游戏习俗――堆沙和玩沙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相似点。
    
    当然,在舟山创建的新兴旅游节庆中,这种现象并非仅此一例。例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其由头来源于舟山的海鲜饮食文化。秀山岛利用泥滩建造的滑泥公园及相继举办的“我为泥狂”滑泥节,其由头和来历则是由明朝戚继光发明的一种抗倭交通工具——“泥马”习俗演变而来。而普陀山举办的南海观音文化节,则源于舟山的民间观音信仰,并在三大香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广大。
    
    更为典型的是2005年始创的岱山中国海洋文化节。早在2005年之前,宁波象山首创了中国开捕节,这使舟山人深感遗憾。2005年初,作为古代大黄鱼渔场之乡,并正在热衷打造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馆的岱山,把目光瞄准舟山的另一个传统民俗节庆——“谢洋节”。按照旧俗,每年阴历六月廿三,渔民们结束上半年的渔业生产,进入“休渔”季节,这个传统刚好与当前6月16日开始的全国禁渔体制相吻合。而且,在古代的谢洋节时,渔民们要用舞龙舞狮演庙戏等形式来“祭海”和感恩海龙王,为此,岱山中国海洋节的打造,很明显,其由头来源于古代的舟山民俗节庆“谢洋节”。如祭海神、读祭文、跪拜龙王、献爵奠酒等,均是借鉴和运用古老的民俗礼仪,并用现代的理念演绎之。
    
    还有,在沈家门举办的民间民俗文化大会上,巡海或踩街表演的彩船、舟山锣鼓、跳蚤舞、木偶戏以及海边织网、摇船、攀绳索等,均来源于舟山古老的民间竞技和海上游艺习俗,充满着浓厚的海洋民俗气息。即使是嵊泗贻贝文化节,从开铲采贝、煮贝剥贝、晒贝食贝,直至去上海推销贻贝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其实质是贻贝生产及其相关习俗的艺术展示。
    
    《民俗风情旅游》一书中指出:“民俗文化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它与天然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相比,它是人类生活和智慧的结晶;它与同属人文旅游资源的历史古迹等相比,更具自己独特的魅力,即自然美和地域性。”这就说出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及其独特的属性和功能。可以这么说,旅游是一种寻找美和感受美的活动。其中,审美追求则是旅游者的普遍动因,而审美活动则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和渗透在与旅游相关的一切领域之中。
    
    从旅游资源看,海洋民俗文化的资源是真、善、美的载体。因为它最古朴,最纯真,而因地域之异具有一种神秘而特殊的美。若说舟山的碧海金沙,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多姿多彩、原生态的舟山海洋民俗文化,则给人一种热烈,浪漫而又美好的感受。
    
    正因如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舟山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舟山新兴旅游节庆的优势和亮点,已经成为舟山人的共识和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民俗文化之所以成为舟山新兴旅游节庆的文化内核和由头,则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舟山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丰厚,涉及面广。因地域和历史等原因,舟山的资源优势以往大多未被开发利用,正所谓“深藏闺中无人识”。有位学者曾经说过,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奇特的风俗。因此,奇特的舟山海洋民俗,一旦开发出来,必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给人以诱惑,从而产生轰动效应。
    
    其二,海洋民俗文化最具旅游所需的“四性”原则。所谓“四性”,即独特性、神秘性、参与性和垄断性。例如在舟山沙雕问世之前,国内大多数人只知世上有玉雕、贝雕、木雕、根雕和冰雕。因而,在1999年,舟山举办首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时,人们不禁感到疑惑:“这一盘散沙怎么去雕?”正是这种好奇心理驱使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据悉,当年开幕式时,朱家尖南沙的游客达10万余人,汽车无处抛,手机无信号,使舟山人措手不及。再如观音信仰,虽说到处都有,但正宗的观音道场却在舟山的普陀山。这在全国和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垄断性。至于神秘性和参与性,舟山有“小姑代拜堂、抱鸡入洞房”、“谢洋祭海”等神秘的民俗程式,并可邀请游客参与其中。同时,大海最具诱惑力的美丽,聪明的海内外游客岂肯轻易放过。因此,开发利用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兴旅游节庆的主要载体,乃时代和形势发展之必需和必要。
    
    当然,舟山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是一座金矿,目前被开发利用的仅是金山一角。还有大量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这正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发掘和进行的工作。
    
    二、旅游节庆与海洋民俗资源的出新
    
    在上述的论证中,虽然我们强调了舟山旅游节庆的民俗性,但不能以此误判,认为舟山的新兴旅游节庆即为民俗的传统节庆。顾名思义,“新兴”即新近兴起和创新,它与纯粹的民俗传统节庆又是两回事。
    
    关于我国的旅游节庆,现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如云南傣族泼水节,是由少数民族古来有之的民族传统节庆演变为旅游节庆,其特点为完全保留原生态的古老传统。第二种,像大连国际服装节,完全按照城市特点和时尚去打造,它与传统节庆关联很少。第三种,即舟山新兴的旅游节庆,既非纯传统,也非纯现代的时尚节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这就决定了舟山旅游节庆的文化个性,是在舟山海洋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与此相适应的大陆文化和境外文化,进行推陈出新的旅游节庆。
    
    学者马波在《旅游文化学》一书中曰:“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工作,而认识旅游资源的特性,则是资源开发的基础。”他说,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民俗)作为各个时期人类活动的事象和产物,则完完整整地属于文化的范畴,并具有主导性和鉴赏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旅游资源只是提供了一种原材料,必须经过人们的开发和再创造,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笔者认为,舟山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出新,实质上是在挖掘传统民俗基础上的一种文化创造,即通过适当的方式和程序,把海洋民俗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化产品表现出来。而这个“物化”产品,即为舟山的新兴旅游节庆。其中,在文化内涵上有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面,而文化气质则是“物化”产品所呈现的外显系统的灵魂。
    
    例如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虽说堆沙,玩沙是舟山固有的游戏习俗,但粘沙技术和大型沙雕制作却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沙雕节的活动安排上,开幕式的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及港台的明星加盟,节庆期间,还配套了“沙滩埋宝”、“沙里淘金”等项目,这些均非舟山民俗所固有。再如,沈家门民间民俗文化大会,其踩街的亮点,虽是舟山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艺,但也邀请了北京高跷队及俄罗斯舞蹈队等国内和国外艺术团体。尤其是“天籁之音”大型钢琴演奏会,更是融合东西文化的又一例证。
    
    同时,我们不妨把2004年象山开捕节与2005年岱山中国首届海洋文化节作一对比。虽说,二者的主题,均从古老的祭海习俗演变为“海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但就演绎的风格,象山更偏重于古典仪礼,而岱山更充满现代气息和人文精神。
    
    因在岱山举办的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期间,除祭海谢洋等民俗仪礼外,还邀请了6位两院院士和300多位专家学者,举办了“东亚岛屿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活动,举行了全国沿海省市渔歌邀请赛、“翡翠岱山”海洋主题灯会展等配套活动。可见,舟山的旅游节庆,并非单一的民俗文化所构成。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新兴的旅游节庆,规模大、时间长、气势壮,仅靠单一的民俗文化去打造,免不了单调、乏味。这就需要引入一些其他的文化元素,进行综合、丰富和扩充,需要在海洋民俗文化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出新。
    
    当然,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与节庆文化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策划者的思维创新。巴尔扎克说过:“思维,这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高尔基亦说:“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例如:沙子本是寻常之物,沙滩在全国沿海到处都有,而舟山人敢于开全国之先声,率先玩起了“点沙成金”的游戏,并使之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节庆,这本身就是一种出新。再如岱山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不请明星请院士。中国普陀山观音文化节,敢于摒弃传统佛教的消极避世的一面。而以“自在人生,慈悲情怀”为主题,弘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一面,这些均是理念和主题上的出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例如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已连续举办八届,其组雕的主题和造型从不重复。第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和平与友谊”为题,创作了21组沙雕作品,第一次把沙雕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魅力展现在国人面前。第二届则以“世纪奇观”为主题,创作了23座5米至10米高的沙雕作品。第三届以“欧洲文明起源”为题,创作了以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故事”为主线的大型组合沙雕,开创了亚洲沙雕新纪录。第四届至第八届,则分别以“世界古代八大奇观”、“丝绸之路”、“至爱永恒”、“走向海洋”、“动漫Party——让海滨度假更浪漫”等内容和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沙雕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姿多彩。游人曰:“年年沙雕节,年年不一般。”这才使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列入了全国节庆五十强和浙江省名品旅游节庆。同样,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也已举办三届,年年都有新花样。即使是比较严谨的中国普陀山观音文化节,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形式更富于变化。这就说明,建立在海洋民俗文化基础上的舟山新兴旅游节庆,是在不断地开发出新中向前推进。
    
    诗人郭小川说过:“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舟山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出新,亦是如此。2005年8月25日,首届中国节庆活动与城市经济发展高峰会在舟山举行,与会专家对于舟山近几年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新兴旅游节庆的创办,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这当然是对我们的莫大鼓舞和鞭策。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不作辩别地一古脑儿地搬用,在形式上更不能低层次地重复,否则将违背民俗文化“新、奇、乐、美”四性原则,失去资源的开发基础。而在举办具有海洋民俗内核的新兴旅游节庆时,一定要坚持本土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正确处理好开发与出新的关系。从目前迹像看,有些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因无创新思维和新颖项目,已呈衰败之势,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同时,舟山的海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要适度,要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瑞士国家旅游局局长瓦尔特·勒先生有句名言:“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
    总之,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上,我们要统筹兼顾,“和谐”辩证地看到成绩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舟山的海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的旅游节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7年6月23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2、《海洋旅游学导论》李隆华、俞树彪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3、《民俗风情旅游》邓永进等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4、《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著,青岛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