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哲学问题研究动态

作者:吴似真


  从哲学上讲,事实是第一位的,思想是第二位的,主义是思想,它也是第二位的。这就是唯物主义的道理,所以事实很重要。但是主义特别是正确的主义它是来自事实,解释事实,帮助实现新的事实。主义它需要事实的支持,它并不能剪裁事实,但是事实它是一个大概念,事实并不是一些简单的事例和一些现象,一个主义也并不直接面对某一个事实。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主义,它是来自事实,也解释事实,并推进新的事实的实现。所以,在这里主义和事实应该是一致的,某些情况下会遇到不一致,这时就应该加强研究,寻求更深入的理解,而不宜一下子把事实和主义对立起来。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很快,在很多方面正在更加贴近中国的事实。而有些事实本身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以改变,这样主义和事实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当前,有这么几个党建热点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 关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7年12月21至22日,由中央编译局与国防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北京举行。⑴“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于2004年创办,已举办了三届,成为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的窗口及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此次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国防大学政委童世平、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钱海浩、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张磊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主持。来自全国各省市党校、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专家学者们就“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根本道路,在亿万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指明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它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辩的逻辑力量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与会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重要范畴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在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是在实践层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创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在理论层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又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面临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近日播出了8集大型演播室访谈节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教育部社科中心、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联合制作的该节目,特邀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13位专家学者作客演播室,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为观众深入剖析和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节目中还穿插大量珍贵影像图片资料,其中一些内容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党提出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和深刻理论创见,突出地体现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示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前提。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也就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在精神。

    (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⑵《前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008年02月04日。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与历史经验研究,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比较研究。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拘泥于以往的研究定式、历史研究的力度不够、比较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如何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将一般规律的探索与细致深入的个案研究结合起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致思方向。⑶《回顾与反思——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闫虹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为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改造学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互动,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指导,不断重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党校人的光荣使命。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提高广大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加强党校工作、发展党校事业的需要,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内在要求。⑷《光明日报》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