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立足“三个着眼于”——读《费尔巴哈论》①有感

作者:王国奋


    《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它以浓缩的形式再现了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读《费尔巴哈论》深深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立足“三个着眼于”。
     一、要着眼于领会和把握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着眼于领会和把握基本哲学原理。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通过联系哲学的变革加以阐述的,其中哲学变革性的观点和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最高的贡献,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掌握的核心所在。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
   人们都知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精神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本原的,人的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思维与存在的另一个方面,即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世界是否可知的)哲学上称为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则是我们要了解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唯心主义否认世界可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阐述也是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对世界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精辟地指出:既然我们能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我们就能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之为我们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进了哲学范畴,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这就引发了哲学唯物主义的革命性的突破。
   2.关于辩证发展观的变革
   在《费尔巴哈论》恩格斯揭示黑格尔“合理内核”过程中,概括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1)现实不等于现存。“现实”为其具有发展必然性的事物,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者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在发展过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变成不现实,都会丧失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衰亡的东西。
    (2)事物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意义的革命性质,正是在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运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否定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事物发展具有永恒性和必然性,它的保守性是相对的,但它的革命性是绝对的,这是辩证哲学唯一绝对的东西。恩格斯精辟论断: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到思维和行为的最终阶段,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在哲学认识领域如此,在任何其它认识领域及实践活动领域也是如此。
    (3)事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轨迹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3.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变革
   必须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去,这是《费尔巴哈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变革的又一重要成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在文中有一系列精辟论述: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人的认识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反作用,这个反作用是人的认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内部规律的发现和支配;要善于研究人们行为动机背后的动因,即行动者头脑中这些动机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人民群众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要着眼于提高理论认识上的自觉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当今领导干部来说,重要的在于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改造自己的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认识上的自觉性。我认为,增强理论认识上的自觉性要着重把握三点:
     一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在理论认识上要自觉克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实用化”的思想倾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去看待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现象,研究各种行为动机背后的社会动因,即事物内在的发展的规律必然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思路和决策,真正使思想成为正确行动的先导。
     二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马克思哲学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证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提高理论认识上的自觉性就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目的,要着眼于现实工作的需要把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的认识,自觉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尊重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一个真正务实,善于开拓的领导干部。
   三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理论上的自觉性,结合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就要认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尤其要提高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当前领导干部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就要切实把握其精神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改革开放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用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的态度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三、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怎么看”、“怎样干”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存在着“看”和“干”的问题。“看”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干”是解决问题实践过程。“怎么看”、“怎样干”则是一个由一般的不自觉的行为过程向更高的自觉的行为过程上升的过程。一个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尤其是面临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工作局面时,要善于运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去分析判断面临的问题,解决“怎么看”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工作,解决好“怎样干”的问题,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联系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对群众信访工作存在的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不适应,解决好“怎么看”、“怎样干”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认识信访问题。当前群众信访问题高发多发的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利益格局的“四个深刻变化”,社会各阶层分化碰撞,使各类矛盾集中显现;其次是我国现行民意制度安排,结构相对单一,制度挤压作用;三是部分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传统文化心理驱使;四是信访制度“门槛低”,面对面,程序简便,包容性强,手段灵活等制度自身特征,形成了群众矛盾在信访口子相对集中反映出来,而不是因信访制度设计造成矛盾增多。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和国民的实际情况,现阶段信访制度确实有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对社会矛盾的消解作用,若我们的干部认识能到达这一个层面,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和自觉性会大大增强。
     二要运用辩证法转变工作方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要善于运用矛盾运动变化规律,变不利为有利,变无解为有解,变无效为有效。在解决当前信访问题中,要善于做好“变”字文章:一是变“堵”为“疏”,主动敞开大门,畅通渠道,使群众矛盾能在正常管道传递,以防止矛盾淤塞、累积;二是变“事后”为“事前”,把工作的触角从解决问题向源头防范延伸,增加问题可控性;三是变“单一”为“综合”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多管齐下,以争取多元效应;四是变“管理”为“服务”针对新时期社会管理的新情况,不断改革我们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政策调节,思想教育,人文感化的功能,在润物无声中改善问题产生环境;五是变“无序”为“有序”,加强法制规范,努力构建“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注释:
  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简称《费尔巴哈论》,下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