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作者:何龙芬


    一、引言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不是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这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20年前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但可使沿海各省市和地区缓解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而且有益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点的转变。
  世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过程。最初以发展滨海旅游业和休闲渔业为主。60年代以后,在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以及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而我国沿海地区如浙江省、广东省、海南岛、青岛、大连等省市和地区的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近海渔场的不断萎缩,我国渔业经济生存面临着威胁,休闲渔业也由此而生,成为我国海洋旅游的新亮点和海岛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以深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底蕴为内部驱动力,在市场需求的外部驱动力推动下,海洋文化产业的内容和范围迅速扩大,各种富含海洋文化气息的海洋文化节庆日开始兴起,同时,海洋类博物馆开始创建、滨海体育休闲产业、海洋艺术、工艺品的市场化愈发浓郁、有关海洋的报刊出版业也渐渐兴起,旅游业也从自然观光型向人文旅游型转变。随着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逐步重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海洋文化产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试图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进一步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有所启示。
    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从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来看,国外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基本以案例研究和方法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不够;而国内海洋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由于处于萌芽阶段,且“海洋文化产业”口号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目前研究海洋文化产业的文献资料不多,较为零散,海洋文化产业理论尚不成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已有的海洋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进行归纳介绍:
  (一)海洋文化和海洋产业的关系研究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与海洋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指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和海洋制度文化。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除了海洋本身存在的文化底蕴指引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资源也已开始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所用。所以,正确认识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弘扬海洋文化,并能正确利用海洋文化中的精髓来更好的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
  我国在关于海洋文化和海洋产业或海洋经济的关系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如陈智勇(2001)从宏微观两个方面探讨海南海洋文化对新时期海洋产业开发的支撑作用,强调了要充分意识到人与海洋互动关系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海南的海洋开发健康有序地发展。李巧玲(2003)在追溯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历史渊源基础上,对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进行定位,认为传承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是该区域海洋经济成功的关键,并提出了发展特色文化内涵的海洋产业的对策。林宪生、张磊(2009)主要分析了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这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作用,并对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在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海洋文化对其他海洋产业也具有文化感应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积极的精神引导。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外延的研究
  从理论研究上说,国外还没有“海洋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国外学者论文研究以归属于海洋文化产业中的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我国在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方兴未艾,对海洋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尚未确定,一般认同以文化产业定义为基础来定义海洋文化产业,如张开城(2005)指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突出了海洋文化产品的涉海性,从定义看出,他强调的是文化产业的工业规模性和经营性(追求经济利益),而非任何文化发展考虑的策略。也有学者从海洋文化资源利用角度来定义海洋文化产业,如邹桂斌(2007)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把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资源或者说具有海洋特色的“人化”资源市场化。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外延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基本沿用张开城的文化产业集群分类法,将海洋文化产业分为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等九个方面,并就各个方面所涵盖的行业进行了部分列举。从中可以看出,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体育、民俗、历史、文艺等产业领域,属于文化产业的特殊组成部分。
  (三)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实证研究。在笔者所见文献中的相当部分,都涉足对实例的引用与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研究
  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休闲渔业的研究,如McConnell就对海滩游憩拥挤度及其支付意愿(1976)和海洋休闲渔业价值(1979)进行了研究。随后,欧美学者对休闲渔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滨海或海洋生态系统的游憩功能价值评估上。如海滩的游憩价值评估,海水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对休闲渔业价值的评估等,研究中应用的评估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视觉景观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旅行成本法到随机效用模型、条件价值评估法等(Ledoux and Turner,2002;Freeman,1993)。在评估技术及方法运用上,Morgan运用成分景观价值评估技术(Component-based landscape evaluation technique)对海岸带景观美学价值进行了评估(1999)。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十分重视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我国学者较多的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来研究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如曹卫(2005)探讨了“海洋体育文化”与“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基本含义和内容,强调了海洋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张晓辉(2008)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民俗的现状,讨论了海洋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海洋民俗文化和发展海洋旅游的关系,最后提出目前发展海洋民俗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徐云等(1999)讨论了休闲渔业的重要类型城郊型休闲渔业的发展条件、开发方式、问题对策等。刘雅丹(2000)提出了休闲渔业开发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面,为进行产业分析增加了几分理性。
  2.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研究
  国内关于此类研究主要以沿海几个较为发达的省市和地区的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就广东省而言,张开城(2009)侧重分析了广东省各个地区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和浙江海洋文化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设想。金鑫(2010)分析了广东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机遇和优势,并从7个方面对广东省如何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出了建议。浙江省的如柳和勇(2005)分析了舟山群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苏勇军;陈君静(2008)对浙东宁、舟、绍、台四地区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海洋文化资源进行了总结,并在分析浙东海洋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林宪生(2009)以辽宁省沿海6个市区(葫芦岛、盘锦、锦州、营口、大连和丹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合作理念进行辽宁省内滨海文化产业一体化进行了研究。林宪生等(2010)就如何利用辽宁沿海地区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提出了思路。
  3.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研究
  国外对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文化产业中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渔业和海洋节庆的实证研究。在海洋文化旅游方面,如Margaret B.Swain(2002)分析了巴拿马库拉人的海洋文化旅游业,指出吸引旅游者的多元文化是其地方旅游的基础。Ron Ayres(2002)在《海岛的文化旅游状况:矛盾与模糊》一文指出,独特的本土民族文化具有的较强优势使本地人在海岛旅游业中获益颇多,并强调为了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应该调整旅游战略向文化旅游方向发展。在休闲渔业的研究方面,休闲渔业开发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海洋休闲垂钓和海滩游憩活动,海洋休闲垂钓包括多种类型,已有的对大西洋斑纹鲈、美国红鱼、大西洋鲑、王鲅和太平洋鲑的研究对垂钓爱好者年均个人消费者剩余及单次消费者剩余进行了价值估算。在这些研究中,多数案例运用改进的标准旅行成本模型,少数利用简单随机效用模型和组合随机效用模型。而对海滩活动的研究较少,Bell and Leeworthy(1990)将所有佛罗里达海滩作为研究对象估计了来自州外的所有游客进行了旅行成本研究,而Silberman and Klock(1988)则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新泽西北部海岸海滩游客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海洋节庆研究方面,根据访问者动机、行为、人口统计方面的特征,1998年Sandro Formica和Muzaffer Uysal对意大利一个国际性的文化历史节庆做了市场细分,在该论文中,数据收集仍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得出了参与者年龄、收入、家庭状况、重访状况等的构成情况,最后分析了参与者的各种动机,给出了相应的市场策略。其中2001年Rachael E .Nicholson和Douglas G.Pearce对新西兰南部四岛几个节庆活动参与者动机的比较研究,他们根据这四个节庆的内容,将动机分为几类,并得出了每种节庆各种动机的比例,结果表明不同的节庆参与者的动机也不同。
  我国学者对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主要有:王光辉(2008)在分析了福建海洋文化内涵和文化旅游的开发原则基础上,从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角度对福建海洋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提出了三点设想。陈展之(2009)针对目前舟山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状况,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舟山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张同宽(2008)从政策环境、区域条件、交通、客源市场、海洋体育旅游氛围等方面对舟山开发海洋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得出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主公园是可行的结论。李靖宇、薛言高(2005)从六个方面论证了大连市海洋博物馆的创建价值。指出创建海洋博物馆有利于满足最大做强现代化海洋产业的内在需求。伍鹏(2005)通过分析舟山蚂蚁岛成功打造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模式,提出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应注重挖掘海洋文化和地方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等见解,并探讨了我国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
  三、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综合评价和未来研究走势
  海洋文化产业已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但其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它的发展。将国内外研究比较总结如下:
  第一,研究方法上,目前国内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海洋文化产业进行研究,而在其他学科方面涉及不多,未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而比起国内的研究,国外研究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广泛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国内外学者大多都是以实证形式对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进行研究,由于个案研究缺乏共性和规律性的研究,因此对蓬勃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指导作用不大,就实证研究方面,国内的研究以定性为主,定量的极少,而国外案例研究在比较研究和方法研究中,是以案例的真实数据作为理论依据的,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结果都值得国内借鉴。
  第二,当前国内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内容体现在现象和政策层面的研究上,而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竞争力、演变的内在规律、营销策划等研究则处于空白阶段,关于海洋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且随着海洋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进步,集群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海洋文化产业这一集群现象的研究还未现端倪,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于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发展模式、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更未涉及。
  第三,缺乏对海洋文化产业内涵和外延等基础性理论的研究,现有的概念和范围界定仍然十分抽象模糊,不具有操作层面的价值,且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特性也未深入探讨。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相较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还有很大差距。
  第四,目前国内外对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文化旅游和休闲渔业的研究,而对其他海洋类文化产业涉及较少,理论研究未能得到平衡发展。其他海洋文化产业如海洋节庆、渔歌、渔民画等艺术产业、富含海洋底蕴的新闻出版和影视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发展大有前景,其发展急需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来指导,同时,如何让文化旅游与其他海洋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未来研究走势应为:第一,厘清海洋文化产业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加大对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整体研究的力度,形成完整、统一的海洋文化产业基础理论体系,使海洋文化产业的统计的分类不再模糊,也为后续研究目标更为清晰。第二,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应广泛涉猎多学科,并要加强各学科的交叉创新研究;其次在实证研究方面注重定量研究,加强数理方法和统计学的应用,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应加强对海洋文化产业较深层次的研究,加快对海洋文化产业链及产业关联度的研究、海洋文化产品要素研究以及对如何构建和培育海洋文化产业集群这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第四,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海洋文化产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文化产业的特殊领域,其发展规律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其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应融入整个文化产业的研究之中,今后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要从文化产业整体上审视海洋文化产业,方能见其长,使研究本身和结果更有意义。
  四、结语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涉海性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的理论实践发展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所呈现出来的缺乏对海洋文化产业内涵和外延方面的研究,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等系统研究,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深层次研究如产品要素研究、价值链研究将是下阶段研究的关注点。笔者认为,海洋文化产业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Sandro Formica, Muzaffer Uysal. Market segment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Historical  Event in Ital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8.
[2]Rachael E .Nicholson, Douglas G.Pearce. Why Do People Attend Ev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stor Motivations at Four South Island Even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
[3]Ron Ayres. Cultural Tourism in Small-Island States: Contradictions and Ambiguities. Island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Praeger Publishers.2002.
[4]Chris Ryan. Tourism and cultural proximity examples from New Zeala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
[5](美)朱利安·林肯·西蒙.最后的资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美)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7](美)蒂坦伯格(Tom Tietenberg).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8](台湾)江荣吉.休闲渔业经营管理[J].中国水产,1992,(7).
[9]刘康.山东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
[10]楼筱环.休闲渔业旅游内涵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8).
[11]张开城、徐质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8.
[12]叶云飞.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4).
[13]伍鹏.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初探_以舟山蚂蚁岛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例的实证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5.
[14]张同宽.舟山市开发“海洋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的可行性研究[N].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04-20.
[15]陈展之.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与旅游开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6]李崇生.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1).
[17]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18]林宪生.基于区域合作理念对辽宁省滨海文化产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5).
[19]王东京.连云港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3).
[20]柳和勇.论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内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
[21]张开城,张国玲.广东文化产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2]鲍展斌.象山县科学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5).
[23]林宪生,邓薇,卢丽君.建设海洋特色文化产业群 拉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开发与管理,2010,(1).
[24]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
[25]金鑫.文化产业振兴与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3). 
[26]苏勇军.浙东区域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  2008,(2).
[27]王光辉,杨明.福建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浅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2). 
[28]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29]李巧玲.雷州半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热带地理,2003,(2).
[30]林宪生,张磊.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