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性修养的人文思考

作者:俞志良


    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历久弥新的课题,也是每一位党员不断自我完善的必修课。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应该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来思考党性修养问题。

    一、要在研读党建理论中,领悟人本思想,坚定理想信仰,这是党性修养的思想渊源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人本思想源远流长。《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透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领会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丰富的博大的人本思想。“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对广大人民的人文关怀,明确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表明,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和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个枷锁是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对人权的践踏,而他们获得的将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公平世界,那是人性的解放。“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这样的一个联合体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共产党人最高的理想追求。我们党应该始终坚持这一人本思想,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中国共产党章程》传达的人本思想一以贯之。党章,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是一个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如果研读我们党的所有章程,就会发现,以人为本、为人民谋利益的主线始终贯穿于党的纲领宗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经15次修改,共产生了16部党章文本。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正式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继承了一大党纲提出的“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这一思想,把是否“承认本党宣言”作为入党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七大将党的纲领和章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最完备的具备完整理论形态的一部党章,总纲和党员义务阐述的人本思想更加明确。而十六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表明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的历史使命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始终不变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人本思想脉络清晰。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本质内涵,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理论发展了人本思想,把“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升华为“以人为本”,体现在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的需求,注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正视人的个性、倡导多彩生活等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人本思想,在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等观点,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上。科学发展观践行了人本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就是其本质与核心,成为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

    二、要在把握党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中,弘扬人文精神,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党性修养的行动准则

    (一)党性与人性的辩证统一是事关党的形象的重要标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性与人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人性的升华。从党的发展历史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最后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用《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话说,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将一个能够满足人民大众某些迫切需求的纲领付诸行动……从群众运动中成长起来一股道德和文化力量,造就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领导队伍、一个纪律严明和深为群众爱戴的政党。他们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是因为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吸取力量,并为满足他们的迫切需要寻求答案。”这才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正是党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作党的追求,才能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党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党的形象,推动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人性泯灭的十年浩劫中,党性与人性冲突惨烈,党性严重背离人性,党的形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害。事实上,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还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错误地理解党性与人性的关系,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本质涵义。以致我们的党员干部会有“我们只讲党性不讲人性”,“看谁能斗赢共产党?”,“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语,党性与人性的关系严重扭曲,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心,影响了党的形象,受到了群众和舆论的强烈质疑和谴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坚持党性必须以尊重人性为基础,不论你或你的组织理想有多神圣目标有多宏大,都不能成为让自己丧失人性、让别人失去尊严的理由,这是事关党的形象的大事,也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二)弘扬人性是评判党的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准。马克思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历史以来,人类就有着追求最美好人性的共同愿望和憧憬。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共产党人应当建构充满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人性理应成为党的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升华人性,自觉摒弃人性中恶的一面,抵制低俗恶俗庸俗之风,弘扬人性中善的一面,倡导至真至善至美之气,始终坚持人性与党性的相互交融、相辅相承,使人性不断升华,党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的双重考验下,党员干部能否敢于直面困难、积极应对,能否自觉把弘扬人性的光辉作为价值取向,既在检验我们的人性,也在考量我们的党性。只有我们每个党员在践行党性的同时赋予最真实的人性,老百姓眼中看到的党才会显得更真实、更人性,党员形象也会更有血肉、更加生动鲜活。因此,不断丰富人性,发展人性,弘扬人性,是我们党面对历史方位变化采取的应对策略,也是我们党始终要坚持追求的价值取向。

   (三)执政为民是检验党员是否有党性的分界线。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宗旨意识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的灵魂,党员如果没有宗旨意识就没有党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总结党60多年来的执政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它是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执政是否为民是原则问题,也是党性问题,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也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党性的分界线。每一名党员应该要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三、要在党员自身的人格修炼中,培育人文素养,保持思想纯洁,这是党性修养的终身课程

   (一)人文素养缺乏是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2011年,上海市首次发布市民素养调查报告,得分为72.84分,与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要求相比尚有距离。更令人担忧的是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人文素养竟然低于平均水平,这样的领导团队能否担负得起领导城市建设的重任?我们知道城市建设的背后是审美文化、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上海如此,其他地方也不乐观。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一些地方的乡镇政府竟然盖起了白宫、天安门、故宫、新华门等。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引用深圳中学教师马小平的观点,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类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这些症状在党员干部队伍里相当普遍相当严重。

   (二)提升人文素养是党性修养的当务之急。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员,应当自觉承担起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尤其要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可以从人生智慧、人文关怀、生活情趣三个方面加以修炼。首先是人生智慧,重在把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宇宙自然科学、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领悟,这需要每个人给自己的思想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自由思想,因为灵感需要沉淀,体验需要宁静,思想需要累积。其次是人文关怀,大声呼吁超越自己“小我”而关怀整个人类和社会这个“大我”,这需要每个人给自己的行动安装一个精神内核。回想上海市委党校冷鹤鸣教授的课,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除了他高超的课堂艺术和人文素养之外,其实是那种跳出“小我”关注人类的思考打动了人。作为中青年党员干部我们的关注在哪里?我们实现的途径又在哪里?再次是生活情趣,要积极倡导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需要每个人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安顿。无论沉寂于音乐、潜心于阅读,还是漫步于自然,如果每个党员干部在自己的爱好中懂得感悟生命,懂得享受审美,党性就会更加纯洁,心境就会更加高远。

   人文素养需要熏陶,需要养成,同时也需要教育。尤其要重视发挥党校在党性教育中的熔炉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建议考虑增设三种类型的人文课:一类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便学员借鉴先哲,汲取精华。第二类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和当代世界的主流文化,以便学员会通中西,感受时尚。第三类是艺术鉴赏课。比如基础的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以便学员培养情趣,学会审美。

    总之,每个党员干部应当赋予党性修养更多的人文精神,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成为人文修养的自觉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责任编辑: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