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SWOT分析及优化构想

作者:高福元


    新区建设,人才是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舟山市高层次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新区发展战略的高定位、推进态势的高强度和加快建设的高标准还不相匹配,高层次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同时,由于目前新区效应尚未真正显现,再加上舟山目前的薪酬待遇、创业创新环境、平台载体建设等均存在较大差距,引进高端人才难度比较大。为此,本文对舟山市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构想。
    一、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SWOT分析
    1.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势。从外部环境来讲,舟山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之美誉,舟山好海鲜、舟山好空气闻名海内外,这些对高层次人才来舟山安居乐业有一定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二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7%,是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城市,港口宜居城市。三是海洋资源极为丰富。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基础相当好,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也是最具海洋产业特色的城市。港口物流、临港化工、海洋旅游、现代渔业等发展非常迅速。从人才政策环境来看,人才顶层设计格局清晰。近年来,舟山市着眼于国家海洋战略实施,把打造海洋人才高地列入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我国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人力资源富集区,探索建立“海洋创新人才特区”,从更高层次来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在颁布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筑海洋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创业特区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围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这一问题,突出高端创业和服务保障两大主题,制定出台了“智汇群岛•创新引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今年以来,还出台《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和《企业人才购房政策》,采取购房补贴、政府津贴、安家补贴、人才公共租赁房、发放租房补贴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在舟山安居乐业。
    2.高层次人才引进劣势。总体来看,舟山经济总量小,产业链不够完善,吸引人才的平台载体能级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在客观上制约了人才引进。一是平台载体的能级水平不高。近年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对各类平台载体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建设周期问题,载体不足、配套不全、能级不高现象比较明显。目前真正能够体现海洋特色、体现新区水平的高端专业平台正在努力谋划推动之中,尚未形成影响。全市普通高校少,涉海类的高端科研机构也比较稀缺,尤其是缺乏全国知名的海洋类研究机构,尚未形成海洋领域的研发优势和特色。二是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随着新区建设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但现行的体制机制对于人才集聚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人员编制问题,不仅在总量上处于超编状态,而且结构极不合理,既体现在学历层次及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的结构比例上,在目前严格控编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这一结构,亟需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又如,人才薪酬问题,目前,体制内的各类人才都有着严格的薪酬规定,但舟山现有的薪酬标准又远远不及于周边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况且舟山地缘优势不强、消费水平偏高、开放程度不够,以及新区效应尚未显现,对人才引进吸引力还不强。三是企业发展状况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一方面,企业家理念滞后。多数企业家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谋划,更多的只注重眼前效益,缺乏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眼光和气魄。在人才引进上,还停留在“用工”阶段,在高端人才引进和储备上缺乏内生动力,没有把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市约有13000余家企业,大多数是传统型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极其稀少。
    3.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机遇。就外部条件而言,突出地表现为“海归回流”现象持续升温,同时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赋予了舟山作为海洋经济突破口的重任。就内部条件而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和新区规划的制定,给予了舟山人才引进“先行先试”的权利。一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随着近年来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依旧低迷,失业率居高不小,反观中国,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平稳,国家相继启动实施“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对人才越来越重视,中国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越来越强,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舟山吸引优秀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标志着建设海洋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舟山作为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将成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阵地,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也将会向舟山倾斜。随着舟山群岛战略地位的日益显现和舟山海域地进一步开发利用,全世界的目光将向舟山集聚,这势必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舟山这片热土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三是新区发展宏伟蓝图已逐步构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舟山将建设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这是是舟山发展史的里程碑,由此,舟山踏上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路程,必将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高层次人才参与舟山宏伟蓝图的实现。
    4.高层次人才引进所面临的威胁。目前,全世界对人才越来越重视,都在千方百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因此,舟山要想集聚高层次人才,正真对新区建设起到智力支撑和保障作用,要面临许多威胁和挑战。一是就国际环境而言,各国抢夺人才依旧十分激烈。虽然美国这几年经济不景气,人才流失越来越多,但是美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魅力,还是吸引着高端人才向美国集聚。同时为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服务本国经济,美国调整人才移民制度,加速推进“移民新政”,移民政策不断向在美投资创业者倾斜。另外,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均增加技术移民、杰出人才签证数量,加大国际专业人员引进力度。从亚洲层面来看,不仅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对优秀人才趋之若鹜,不计成本的引进和培养,而且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过也是越来越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这些都是舟山高层人才引进过程中的竞争对手,加大了舟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二是就周边环境而言,舟山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舟山位于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与周边的上海、杭州等我国一线城市相比,舟山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远远落后,与宁波、无锡等国内二、三线城市相比,产业基础薄弱,平台载体能级不高,而且舟山在生活成本、消费水平和房价上也无明显优势。近年来,周边地区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在薪酬待遇、政府补贴、科研经费、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是舟山高层次人才引进需要面临的另一个威胁。
    二、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化构想
    新区最大特色就是先行先试。如何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从战略层面来看,必须研究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在现有编制和薪酬不能突破的前提下优化人才引进策略?二是如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在体制内外的合理流动?从实施路径来看,必须放眼未来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立足于当前普通一般地级市市情,采取政府主导、产业集聚带动、市场引导转变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人才、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最终将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人才向往的海洋经济人才高地。
    1.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新区战略规划实施需要,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凡是新区发展急需的人才,都要想方设法去引进。一要向上争取“借地落户”政策。为便于人才引进和后续服务管理,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借鉴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的成功经验(即“3200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将引进高端人才事业身份落户在省有关机构,满足部分引进人才希望将事业身份保留在省级城市或高校的愿望。同时,采取年薪制或入编等办法,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二要建立人才栖息平台。针对企业引才主体作用还不够强的问题,在不打破目前大的制度框架的前提下,由政府搭建一个平台,核定一定数量的专项事业编制,推动人才向企业、产业集聚。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储备中心。统筹一定数量的编制,为急需用人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提供周转,通过高效灵活的引才机制和薪酬机制,面向国内外引进和储备一批新区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行按需选聘、定岗定职、统一保障的引才用才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需求匹配、流转顺畅”的人才特色平台。四是设立新区人才派遣服务公司。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分别成立新区人才派遣服务公司,大量招聘各类急需人才,通过派遣的方式输送到新区工作。五是探索设定法定机构。借鉴香港、新加坡法定机构模式,探索推动若干个事业单位向法定机构转型,赋予其承担部分政府公共职能,且享有法定事权,拥有管理、人事聘用和分配自主权,依法自主办理有关业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按企业化管理进行运作。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六是大力实施政府雇员制。雇员制是国际通用的一种方式。对党政机关急需的专业性社会优秀人才,可采取聘任制方式及时引进,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表现确定续聘或解聘。
    2.加快产业集聚带动。加快培育支撑新区经济升级的产业体系,夯实人才引进的产业根基,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做大做强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海洋支柱产业。充分认识产业发展在人才集聚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不断夯实人才引进的产业根基。二要高起点构筑海洋科学城人才智力支撑体系。围绕构筑海洋经济人才高地目标,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引全球之智,通过与国际知名海洋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人才服务平台、人才发展平台,培育一批支撑海洋科技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团队。三要高标准构建产学研合作工作格局。按照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继续加快推进高能级海洋特色专业平台的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涉海高端科研机构,打造资源共享、专业互补、水平一流的创新体系,以一流平台来集聚一流的海洋科研资源和高端涉海人才,尤其在关键平台、关键人才引进上要舍得花大血本,抢占海洋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要围绕海洋传统产业提升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构建产学研需求高度匹配、上下衔接顺畅的运行机制,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探索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建立高校与地方、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共享共用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
     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人才向企业集聚关系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理应成为人才引进的主体。一要提高企业家理念。根据调查,目前多数企业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谋划,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在高端人才引进和储备上缺乏内生动力,没有把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尤其是要加强新生代出资人、科技创业人才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培训,引导树立战略眼光,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二要完善激励政策。适时制定出台《舟山市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紧缺人才奖励办法》,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要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收入分配政策,对掌握核心技术、为单位中长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配激励。政府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当提高购房补助比例,提高企业引才积极性。三要拓展引才用才方式。企业要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用才理念,通过兼职引才、柔性引进、项目交流合作挖人才、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途径,减少人才引进成本,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对企业发展贡献度。
     4.发展人才资源服务业。要围绕新区特点和重点产业,瞄准省内外知名人才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人才服务企业和项目,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地人才服务机构,并适时制定出台鼓励人才服务业发展的相应政策。要通过发展猎头及人才中介、多渠道招聘、人才(劳务)派遣、人才测评、培训、管理服务、信息调查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价值链,把人才资源市场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并逐步与全国区域性人才市场、外省市人才市场联网。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妥善解决引进人才户口安置、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建立健全人才“金卡”、“银卡”制度,为引进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人才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发放购房补贴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位引进的人才都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