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读本》之“通变”有感

作者:宋晓滨


    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育着极其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开篇就揭示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事物处于衰落阶段时,就必须寻求变化以谋出路。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历史上不乏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改革,力求谋存图强的仁人志士。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是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当今转变观念、开拓事业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和启示。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懂得“穷变通久”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应变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实际就是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创新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策略、计划、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守旧不可,必当变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观察敏锐透彻,思路灵活敏捷,想象丰富新奇,意志坚韧顽强,勇于弃旧图新,善于随机应变。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创新就必须善于应变。面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目标、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非君子不可与语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现“通变”必须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弃旧图新的胆识和勇气。守业容易创业难,“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要打破常识,破除陋习,必须要有“冲决网罗”的决心和勇气。“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改革之路是曲折的,有创新之想,但意志薄弱,瞻前顾后,就不会有创新之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品质,要有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务实的态度直面矛盾,积极应对。
 二是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见微知著,洞微烛隐,见人所未见,对发生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和判断。要做到这点:一靠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做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了然于胸。二靠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件的苗头和动态。
 三是要把握好变革的时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要对面临的形势有清醒地认识。洞察“时变”之机,将不合时宜的“势”破除。积极构建新的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势”。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清楚:什么时候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时候应该蓄势待变,什么时候应该决然应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已”,“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把握不好变革的时机,就会陷于被动,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一个领导干部要创新图变,就必须掌握改革的契机,把个人的意愿化为多数人的共同的愿望,争取多数人的支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坚决果断推行改革,才能终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