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和睿智——《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心得体会

作者:石焕斌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绵延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中国人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中国独特的象形文字,使得现在的我们至今还能读懂几千年以前古人的文章,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因为语音可能变化,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而西方的拼音文字,则随着时间的变迁,发音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的传递就变得相当的困难。历史没有留下真相,只留下道理,我们要优质地生存,了解道理更为重要。这个道理,就是“国学”。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国学的核心内涵。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人类已迈入新的世纪,在社会与科技空前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共同忧虑的一个主题,就是面临道德危机。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聚会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美好地生活下去,必须有待在发扬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并以此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易经、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结晶,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演化,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了解国学,汲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国学有助于我们明理睿智。
    首先,国学是治国安邦之学。国学包含了兵家、法家、墨家、儒家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它以“性善论”为治国根据,以“致中和”为治国理想,以“中庸之道”为治国方法,以“德主刑辅”为治国模式。尤其是《周易》的阴阳变化学说,从哲学的高度为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因此,《尚书·周官》曾将其概括为“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只有最深刻地把握当下的中国,全面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能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这里所指的中国的具体实践和中国特色是什么,我想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中国大地上积累的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在这个文化长期熏陶下的民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成为中国特色,就因为它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一种现代的表达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在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的理论体系之中。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很多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在表达的方式上,在表达的内容上,用了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表达方式是易于被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也是更符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实际的。实践表明,教条主义不能成功,照搬照抄不能成功,脱离中国文化和传统不能成功。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耶鲁大学演讲中说,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下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下提出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从本质上来讲,就应该是一种辩证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理论,讲究事物性质的演变和相生相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思想也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深处。古代中国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归于人”,强调“立民、喻民、养民、惠民”,提出“和为贵”,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提倡要把握度,“过犹不及”,要客观公正,掌握空间之度,“君子而时中”,要审时度势,把握时间之度。这些与我们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从我们每个人具体工作来说,学习国学,就是扎根于我们的土地,了解我们的民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群众,指导做好各项工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百姓是长期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之下,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及他们的情感世界无不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领导干部要更好的与群众打交道,就要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国学,它的精髓,了解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当前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不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制订出台政策、法规和法律,也要把握中国的现实,了解传统,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比如我们当下都比较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也需要我们从中国的传统中去寻找。中国人讲究居者有其屋,讲究安居乐业,这里的有其屋,指的是实际的拥有占有,安居乐业指的是家是根本,是事业的前提,先安居才能乐业。有数据表明,中国人房产拥有率是全世界最高的,高达70%,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一些专家不理解,以此指责中国人的房屋消费习惯不合理,应该更多的发展公共租房,对年轻人过早买房予以批评,认为太早,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过热。但是这些批评和建议,在五千年的根深缔固的居住理念前,是非常无力的,如果以此照搬国外的做法,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是无助的。调控房地产,就要适应中国的文化传统。又如中国的内需市场,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但十三亿中国人的消费市场却迟迟启动不了,而三亿美国人的消费,却成了世界经济的引挚。回答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找答案,因为中国人历来讲究生活节俭,量入为出,年年有余,不寅吃卯粮,尽量不举债。又如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认祖归宗,所以我们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就要加倍小心。香港学者梁文道出了一本书,叫《常识》,他指出,大陆的一些领导干部往往缺乏常识,既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人情感世界的常识,也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所以往往做出一些令人不可思议,令人费解,甚至非常荒诞的事情。如贫困县里造出类似“白宫”的豪华办公楼,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人稍微有些国学的修养,懂得中庸之道,明白古人强调的“致、中、和”的为人处事之法,他就不至于做出如此不符合价值观的事来。又如最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要对电价实行阶梯电价,以家庭为单位,基数为110度,超过基数累进价格。此方案一出,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应。一些网民指出,以家庭为基数单位征收,忽视    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对数代同堂的家庭,是极不公平的。的确,三口之家虽然是当前中国的较为普遍的家庭结构,但中国人传统的孝文化,父母在不远行,以家为养老单位,与老人同住一起是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如果按同一标准征收,确实不合理。
    其次,国学也是修身齐家之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或其他宗教,都把道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其最核心的方式就是“修心”,修心养性,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管理”。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修心养性”,道家讲“识心见性”,内心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了,才能明性情,谈高尚。“修心养性”完善人格道德,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体现道德的软实力。学习国学,对领导干部来说,可以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正确看待事业与人生。做到仁爱、善良、执着、忠诚,这是一个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追逐利益与市场经济是相伴而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人心浮躁,仇富心态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在某些领域日益尖锐。作为领导干部,应从国学中学会情感表达,把爱与美、追求与等待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内在素质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起来,“言忠信,行笃敬”,做到内外结合,内外统一,展示美的和谐,美的永恒。“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宽容、幽默、智慧。“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对事业要投入、执着,对生活要热爱、自信,对他人要热情、周到,对工作要敢于承担责任,对群众要充满感情。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工作的节奏和尺度需要把握好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等等。
    中国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固有的步伐频率,已经被西方所影响,陷入了他们的频率陷阱之中;既然我们无法摆脱他们的影响,那么就要主动用我们的步伐去影响他们的频率。美国虽只有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早在大学里开设了《美国学》专业课程,研究和推广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努力下,已在大学里开设了国学专业。在世界各地有意识地建立“孔子学院”,让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能平心静气地理解一个迅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中国,用中华的智慧,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