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中的认知与反思

作者:宋存国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集合之作,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指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010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来浙江考察调研时,用了三句诗来形容我省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分别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三句诗画龙点睛,概括形象、生动、贴切,又不乏幽默,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渊博的学问。这就是国学的魅力和作用。
    一、国学有什么用?
    学国学有什么用处?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这篇文章中说:“毛主席常说,他也是读古书的人,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目录中清晰地分类出国学的作用:理政、载道、明志、齐家、民本、治生、处世、通变、任贤、法治、廉俭、纳谏、器识、问学等等。总起来说就是有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提高执政水平。孙中山以《礼记•大同》中的“天下为公”作为国家及民族奋斗的目标。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毛泽东看《资治通鉴》17遍。1954年,毛泽东与吴晗谈整理标点《资治通鉴》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二十四史》、《容斋随笔》、《红楼梦》等还是他的案头书。1960年毛泽东对外国代表国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我们要善于进行分析。批判地利用封建时代的文化。有趣的是,中日邦交,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临走送他一套《楚辞》,田中如获至宝。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贞观14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戒。”对魏征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他刚当皇帝,就在皇宫左边设立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讨论文典,商略政事,往往到夜才罢。封建王朝每朝都编前朝的历史,二十四史就是这样形成的。有的皇帝还下令编专集,像明成祖编《永乐大典》、乾隆帝编《四库全书》等等。并专门请老师给皇帝讲读,叫侍讲。他们都想从国学及历史中汲取治国的经验和教训。韩国原总统金泳三刚上任时,就吩咐手下人取中国的《贞观政要》,时时学习执政之道。
    2.激发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有多少仁人志士,历朝历代,指不胜屈。他们留下的瑰丽诗篇,又激励着多少儿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保家卫国。岳飞的《满江红》“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背上刺着“精忠报国”,挥毫写下“还我河山”。岳家军、杨家将、戚继光……读着这些威震敌胆的名字,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卫国战场。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说“吾师(左光斗)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史可法)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说“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耿耿忠心,可鉴日月。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孙中山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说,武昌之役,“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为推翻封建王朝而牺牲的决心,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而南北朝时,丘迟一纸书信把叛将陈伯之劝回,则另有一番爱国情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碑,岂不怆悢。将军独无情哉。”爱国思乡之心油然而生。
    3.提升军事和商战能力。国学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军事方面的经典,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还有《吴子》、《司马法》、《尉僚子》、《六韬》、《三略》、《三十六计》等等号称武经十书。还有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就是杰出的一部军事箸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手上捧的就是一本《三国演义》,毛读上册,朱德读下册。因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废黜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流亡到伦敦后才读到《孙子兵法》,他无限感慨地说:“我若早20年读到《孙子兵法》,就不至于饱尝亡国的惨痛了。”美国越南战争,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坚决主张从越南撤军,他说是受了《孙子兵法》“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启发。日本最先把《孙子兵法》应用到商业领域。商场如战场。日本的松下、索尼及汽车商本田、丰田都用《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指导经营,取得极大成功。美国人搞不明白日本人经营之道,干脆把日本出版的所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都买去研究,殊不知本源是《孙子兵法》。报载,菲律宾华人首富陈永栽,从半工半读的香烟推销员到当代菲律宾首富,他每天都读《孙子》、《吴子》、《六韬》、《三略》十大兵书,读《二十四史》、《易经》、《三国演义》,学习一个半小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4.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今天的思想,二千多年来古人几乎都有涉及。儒学宗师孔子,一部《论语》几乎说尽天下道理,古人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极度夸张的评价,子贡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毛泽东经常用《论语》告诫部下要学习孔子的“每事问”,虚心使人进步。他曾批评有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又如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王充《论衡》的无神论思想,王安石的“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变法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魏源的《海国图志》“顺应世变”的思想,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我们都曾听说或学到过。毛泽东把国学中的有些经典语录作为认识人和事物及决策行事的重要法则,如“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人唯贤”、“百家争鸣”、“多谋善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等。江泽民同志引用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胡锦涛总书记引用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温家宝总理引用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等等。这些国学经典语言对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今天“与时俱进”这个政治概念,早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已出现“与时变化”,另有“与时偃仰”。唐司空图《诗品•委曲》有“与时圆方”等用语,但“与时俱进”比古语更具有时代性、进步性、人民性。
    5.作文的范本,语言的楷法。国学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文采斐然的经典文章,秦文汉赋,唐诗宋词,作家灿若星辰,词章浩如烟海。我发现中国古代的大臣官员大多写有一手好文章,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屈原《九歌》,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谏逐客书》,唐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十浙不克终疏》,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欧阳修、王安石更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明朝刘伯温《郁离子》,宋濂《宋学士文集》,清朝曾国藩为桐城文派中兴功臣……他们都是流芳百世的朝廷名臣和文章高手。毛泽东从读师范起就喜欢韩愈文章,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他的诗词文章独步当代。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道,“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写道“一曰全国讨汪。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然此乃公开之汪精卫,尚未语于暗藏之汪精卫也。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贪官污吏,实为其党徒,磨擦专家,皆属其部下。”读上述文章,再去读韩愈的《进学解》等,如出一辙。至《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孩”。读着这些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文句,确令“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了。至于诗词,毛泽东比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如何?不妨把《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比,《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朝历代,谁写出过这样的词句?从来没有。这些诗词不但不在李杜苏辛    之下,甚至远出其右。追根溯源,毛泽东的诗词文章一以贯之深深得益于国学,就像周恩来说的毛主席是读古书的人。另外,从纯文学角度看,学国学大有益于语言文字写作,文学家,古代的不说,就是当代的巴金、孙犁、刘白羽、周而复、端木蕻良、曲波直至贾平凹、梁衡等等,都是手不释古文的作家。梁衡说:“我在每次外出采访时总要带一本古代散文选,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背那些名篇。”清末著名翻译家林纾说:“古文万不可释手。”
    6.有益于廉洁自律和廉政建设。中华民族历来对贪腐恨之入骨,处罚登峰造极莫过于明朝,明朝《大诰》中的大量案例,有80%以上是严惩贪官污吏。刑罚有凌迟、枭示、诛族、剥皮实草、墨面文身、挑筋去指、去膝盖、抽肠、剁指、断手、刖足、阉割等等,残暴惨烈。据《明朝小史》、《草木子》载,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以上的,要斩首示众,剥皮实草,并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建庙一座,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能触目惊心,自警自省。但明朝“治之虽严,而犯者自若”。朱元璋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除乱邦用重典,以严刑峻法苛以暴刑外,圣贤们主张以仁义礼智信治国,以德辅之,不断告诫。孔子在《论语》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周退楚王千金重利卿相尊位。《史记•屈原列传》称屈原“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得更彻底“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唐朝中书令岑文本“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现在有些干部,这里拼股,那里购房,大搞投资赚钱生意,心思不在为人民服务。读着岑文本这段话,将低头红脸出汗矣。当常读之鉴之,警之省之。《五代史•冯道传》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已被一言概括,领导干部要时事以此作为警戒。
    二、怎样学国学?
    怎样学国学,现在领导干部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时间。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必须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有半小时也好。学习鲁迅把别人喝咖啡喝茶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雷锋挤时间,在汽车停下时方向盘上看书。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是一张眠床半床书,不睡觉就书不离手书不离眼。这是学习国学的不二法门。不挤时间,学习就无从谈起。曾子每天自问三件事,其中一件是“传不习乎”。我们也要每天自问一下。至于国学学哪些书,《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是最好的教材了。学国学要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千万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要“在其位,谋其政”地学。要“每事问”地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学。要志存高远地学,把学习国学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我常被一段话感动“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怨。’”管仲的《牧民》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则赋予了为人民服务新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话,共产党人要忍受困难,磨砺意志,才能成长成熟,学好国学,把聪明才智完全彻底地奉献给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学怎样用?
    学习、思考、讨论、调研、写文章、发言作报告都要积极应用学过的国学知识。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风。他写作和讲演《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不遗余力改进党风学风文风。胡锦涛同志说要改进学风和文风。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班上作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要求文风短、实、新。我想写文章、作报告,目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容要“有血有肉”,有哲理,有文化底蕴,也要有文采。不然就像毛泽东说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了。用而不学则无,学而不用则死。要不断地运用,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面前有这么好的一本《领导干部国学读本》,我们要韦编三绝地经常翻看阅读,切不可把它束之高阁,千万不要辜负了赵洪祝书记在该书序言中说的“希望广大领导干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汲取国学精华中提升素养,在运用国学知识中与时俱进,切实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谆谆教诲,刻苦学习,处处运用,让中华民族千年国学的灿烂光辉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