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成和创新并举 共建舟山群岛新区

作者:王琦


    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段充满艰辛的挑战历程。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舟山百万军民欢欣鼓舞。80年代,舟山翘首以盼朱家尖机场建设,90年代,舟山跨海大桥申报经历坎坷。21世纪,舟山终于迎来一次巨大的良机。但是这次良机并非天赐而来,而是舟山人民在几代舟山领导的带领下共同争取得来。机遇也并不完全就等于成就,如何化机遇为成就,化蓝图为现实。这是百万岛民应认真对待,慎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机遇面前,舟山不仅要创新,还需要守成。
  创新乃建岛之要。
  一是经济开发上的创新。舟山在近海渔业日渐衰落的今天,一方面要在远洋捕捞技术上创新,第二方面则要在养殖业方面创新。第三方面则是海产品深加工。不管是远洋捕捞还是养殖业还是海产品深加工,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只有在足够高的科技支持下,才有可能给依附在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工人带来财富,并且是长期的财富。
  二是社会文化上的创新。舟山拥有非常独特的地理和旅游环境。东海自古以来都是传说中的仙家圣地,古人所传东有蓬莱仙岛,西有昆仑仙境,蓬莱仙岛即今岱山。东海普陀更是舟山一大胜景,普陀乃佛教观音菩萨在东海的道场。普陀以渔港著称,渔民出海艰险,因佛教教旨有悲天悯人之意,遂立大慈大悲观音像以作庇佑。因此,舟山人素有观音情结。本文所言文化创新,就是要抛弃传统思想观念、政治观念的束缚,打造观音文化,让观音文化走出普陀,走出舟山,更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是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党的十七大、十二五规划越来越多的关注民生,越来越多的将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大任务来抓。希罗多德说钟摆的一面晃得越远,另一面也会晃得同样的远。中国几百年来在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了在拨乱反正后的今天,对经济的重视也走向畸形。新时期的改革,已不能再满足于以往的纯粹经济的发展。在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的今天,舟山在打造新区之时就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如何做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不误。我认为需在以下三点进行努力:政府关注民生、市场发展经济、民众参与博弈。所谓民众参与博弈,即民众参与决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必然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相关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特别在关于决策方面特别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就是要在制定、执行决策时避免“一言堂”,避免随意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决策。
  守成乃建岛之本。
  何为守成,守成就是保持前人创下的成就和业绩。《贞观政要》有言:“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革命者往往指责守成的观念,觉得守成就是保守,就是腐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这个变化发展是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上,即所谓量变导致质变。我们要推动事物的发展,必然要了解该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才能计划该事物的未来。综上所述,守成对于舟山新区的建设有两点指导意义。
  一是经济建设方面。舟山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长达200公里的深水岸线、一千多个岛屿、适宜各种海洋鱼类生长的经纬度,加上上文所述的以观音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新区的建设开发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些区位优势,重点打造舟山的渔业、造船业、旅游业和文化业及与这些产业相关的海产品深加工业、养殖业等。要发挥长处、避免短处。要慎重考虑是否引进不熟悉的产业,引进的产业、项目是否能在舟山站稳脚跟,是否能带动舟山的良好发展,是否能给舟山人民带来利益。
  二是城市文化定位方面。舟山市委于2006年提出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四张名片,确立“四海目标”,要成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3小时城市旅游圈”的“海上后花园”,由此定下了以海洋产业和旅游文化业为重点的发展基调。要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城市,除了景美,更要人美。舟山人向来自称岛民,将舟山文化称为岛民文化,舟山百姓心态称为岛民心态。舟山土话有云:老酒酌酌,北风吹吹。真实展现了海风凌厉,渔民在汪洋大海中不休不眠起早贪黑辛苦打拼数日后回家过小日子的生活状态。外地游客来舟山旅游,最为欣赏舟山人的豪爽,也羡慕舟山人的小乐惠心态,这些都是传统的岛民文化。守成体现在这方面就是要保持渔民豪爽本色,有得即安小得即安的良好心态。党的十七大之后,唯GDP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质疑,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应该在宏观上把握舆论导向,倡导“快工作、慢生活”理念,保持岛民传统心态,真正将舟山打造为一座休闲易居的花园旅游城市。
  在建设开发舟山新区之时,我们一是要保证高昂的斗志,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即解放思想,守成即实事求是。如此,舟山新区建设,大事可为,大业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