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王建友


   一、前言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及调研过程说明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划分,通常把资产规模小于5000万元、年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称为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5亿元、年营业收入小于5亿元以下的企业称为中型企业。本次调查以生产规模在3000千万以下的微小型企业为主。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舟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探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2011年2月开始市工商联联合有关部门,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的融资情况、企业的用工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个别考察及随机抽样进行座谈访问,并结合部门统计资料分析,重点对小型微型企业如水产品加工、食品加工、船舶修造、纺织企业、专业市场展开调查。
  (二)舟山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概述
  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生产力、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66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7%,就业人数占了全市就业人口的70%。截至2010年舟山的中小企业共培育中国名牌产品4个、浙江省著名商标59件、舟山市工业名牌15个、农产品品牌7个、服装品牌4个。
  2010年舟山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197.03亿元,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5.8亿元,占全市的93.1%。全市生产总值(GDP)633.4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产值589亿元,占全市的93%。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3.84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201.1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全市外贸出口总额69.37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40.0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全市完成税收总额57.48亿元(含两税),不含两税49.9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完成税收额44.99亿元,占全市的90.0%。
  (三)相关法规的制订情况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的颁布实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几年来,舟山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实施《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2009)》、《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的若干意见(2009)》、《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0)》等。普陀区政府也先后出台了《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舟普政发[2007]29号)、《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舟普政发[2008]14号)、《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舟普政发[2008]27号)、《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舟普政发[2009]26号)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中都包含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内容。
  二、舟山市中小企业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竞争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层次提升的严峻考验,一系列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和现实问题也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
  本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未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品牌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少,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专精特新产品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群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以水产加工业为例:一是水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4个国家和地区,不利于规避出口风险;二是品种过分单一,出口仍以数量扩张为主,低价竞销严重,缺乏自主品牌。出口水产品以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为主,并且以鲜活冻品为主,高质量、高科技的精加工、深加工水产品出自品种少,优势不大;三是海水产品出口发展多年,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品形成如挪威、智利三文鱼那样的品牌优势,产品附加值低。
  (二)经营成本上升、生存艰难
  经营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人工工资成本上,一方面随着物价上涨,工人工资呈现自然上涨的趋势,大约上涨10%-20%。在企业平均利润低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留住用工,建民工宿舍,负责交通工具,帮助员工交“五金”及购买商业保险,这样客观上也了抬升企业用工成本。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一些小型食品骨干企业由于原材料上涨,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如大米上涨0.6元/斤,糖由1.5元/斤上涨到3元/斤,人工工资上涨10%,煤炭由500元/吨上涨到1000元/吨,很多辅助原材料几乎翻一番上涨。水产品加工业上涨6.4%,船舶修造业钢板上涨7.8%。
  经营成本和大陆相比相对较高。舟山是海岛地区,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业,一进一出,和大陆地区相比:一是水电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舟山淡水资源比较缺乏,水价比大陆高出一倍;二是生产运输过程成本相对较高,发展来料加工有许多制约因素;三是与上海、宁波企业相比,舟山企业税负不占竞争优势。这些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部分企业生存困难。一些小企业如船舶修造企业,利润率只有5%,只能依靠国家出口退税才能生存。据了解,今年钢结构工人工资预计涨10%以上,再加上去年开始的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导致外包用工成本水涨船高。船舶修造业采用工程外包的形式,在一线施工作业的都是外包工,如果对外包计价政策性优惠措施不出台的话,外包老板就面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局面。
  (三)融资资源紧缺、缺乏流动资金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抗风险能力弱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一些政策性担保公司如农发行担保门槛太高,条件甚至比银行还苛刻。几个开业不久的外来中小商业银行,如杭州银行、台州银行、民泰银行等,由于业务本地化开展需要一些时间,其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而一些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如水产加工企业需要在一定时间集中收购渔货,特别是渔汛期和农产品收购期,企业需大量收购资金,而银行贷款仅能满足三分之一,其它靠从民间筹集。
  (四)存在一定的“用工难”问题
  在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及船舶修造业中,由于这些企业主要使用外地农民工,用工难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农民工的主体是80后的独生子女,使用电脑等现代交流工具频繁,需要企业周围有一定的娱乐设施,对居住环境也比上一代农民工要求高,企业要考虑员工的吃、住和交通问题。企业用工一般靠老员工或朋友介绍来。外来民工就业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打工赚钱,二是长见识。由于小型企业本身利润率低,不能提供较高的工资,且一般位于比较偏僻的乡镇农村,生活不方便,加上舟山的生活成本比较高(物价高、消费高),工资水平和宁波、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比又低,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好多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老一代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比以前更加关心从业的生活环境、交通地理、地位认可。所以在一些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用工难”现象。如目前在富丹食品公司一线工人缺口200名左右,即使企业提供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也难以招到工人。在小型餐饮服务业及旅游业内有2/3企业存在员工短缺现象。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也存在一些后顾之忧。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一部分外地员工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舟山本地重视教育、教育水平高,希望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随父母就地入学。当地政府虽然出台政策保证外地员工就地入学,但是收费高,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五)市场准入的逆向选择、鞭打快牛
  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部分食品即使没有专门设备,依靠小作坊传统做工也可以生产,如杨梅酒、休闲水产品等,这导致市场进入的门槛低,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而本地食品质量检验机构,由于执法成本的问题及规避风险倾向,往往选择一定规模、质量管理严格、生产工艺完善的企业检查,导致一些管理好、经营好的企业被检查过多、压力大,而小作坊式的企业却可以高枕无忧,低价倾销、冲激市场,带来整个行业的巨大食品安全隐患。
  (六)中小企业受到政府的关注少,经营环境有待改善
  地方政府在政绩考量下倾向于“抓大放小”,眼睛盯住规模以上大企业以获取快速发展,这使得有限的政策空间、资源分配向大企业做强倾斜,产生挤出效应,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被限制。
  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不公平。我国正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还在不少方面控制着资源配置,如土地、水、电等。由于这个原因,舟山地方政府在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中大多偏向大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产值千万以下的小企业往往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同时由于这种制度和政策安排,中小企业得到的服务较差,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小规模企业的税率偏高有国家税收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之处,但中小企业遭受的费用收取压力过大却有地方上的原因。上述这些因素不但直接增加了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而且使中小企业不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与大企业进行竞争。
  三、舟山市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舟山中小企业在海洋开发与区域发展中发挥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为各界所认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舟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且舟山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资产、资本和营业额相对偏低,因此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金融危机影响依旧在延续
  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目前我市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产业集中在海运业、船舶修造、临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现在水产品加工业有所恢复外,海运业处于萧条期、保本运行,海运业在前两三年超常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回落,现在面临钢材价格上涨、产能过剩及全球散货运输的低费率等困难,复苏艰难;船舶修造业由于订单及生产周期原因对金融危机的反映滞后,目前也处于萧条期,尚未复苏。
  (二)优惠涉企政策难以落实
  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但在调研中有不少中小企业表示,既不了解政策措施,也感受不到帮扶优惠。原因如下:一是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有待细化。2002年我国出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划分标准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二是政府的分类指导不够,由于标准划分不够细化,造成多数涉企政策制定中缺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异性,而政府相对比较重视利税大户、明星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则较难享受到政策扶持;三是政策需要调整优化。在产业政策上存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关注不够等现象,在政策实施上缺乏统筹兼顾,有些部门制订的政策门槛过高,致使广大中小企业难以企及也无法享受。
  (三)产业链短、新产品创新能力弱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永葆活力。但是我市中小企业处在简单再生产维持生存阶段,生产主要依靠模仿,忽视研发,同时创业者的创新意识淡薄,“哑铃型”人才结构尚未打破,懂技术和操作的“中高级蓝领”人才紧缺,熟悉产业发展趋势,掌握尖端高科技的高级人才紧缺,给企业升级带来困难。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工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配套产品,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企业进入门槛低,因而缺乏竞争优势。缺少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产品,与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四)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发挥
  我市已经成立了40家市本级行业协会,如水产品加工协会、建材流通业协会。行业协会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协调行业利益关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诚信自律、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市行业协会成立时间晚,在处理与政府主管部门关系、运行资金充分程度、独立性及工作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行业协会的领导力、执行力及公信力没有充分发挥。如在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掌握行业的整体面貌方面缺乏调查研究,没有有效开展行业统计、行业培训和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工作,不能提供一个稳定的融资平台,没有有效解决企业间相互扶持合作问题。
  (五)国家信贷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
  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我市现有的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来城市商业银行(如杭州银行、台州银行等)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在信贷投向上具有争夺大企业的明显倾向性,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资金管理能力较差,在信用上不如大企业。因此,商业银行在放贷中“偏大轻小”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央行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趋紧。中小企业除了流动资金贷款困难外,用于固定资产的长期资金贷款更是难上加难。此外,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也很少,有些融资工具由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使用。
  四、进一步促进舟山中小企业发展发展的政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乎就业增长、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在舟山海洋开发与区域发展中为广大渔农民提供就业、增收机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力量,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稳定,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我们建议:
  (一)地方政府与企业有效合作、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用工难”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员工福利待遇差、企业外部生活环境差,住宿难,员工子女受教育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导致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舟山继续就业的意愿明显降低。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密切同中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解决中小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在硬件上,加快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生活环境,加大公共娱乐等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快公租房建设,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公租区,为其有偿提供住宿、餐饮等基本生活服务。一方面减轻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管理。
  在软件上,应使外来务工人员享有更多的福利优惠政策,一方面努力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生活资料消费的制度支持和保障,规范相关市场,如房屋租赁市场等。另一方面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对舟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有条件地享有更多的同本地居民同等的权力,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享有同本地子女同等入学等权利,应取消民工学校等类似的具有差别化的名称。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医保制度,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成本,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尊严,使其能更好的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出力。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努力平抑物价,保障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改变舟山的居民生活消费模式,使其向多元化、多层次化转变,让舟山新区转变为人人能消费得起的城市。
  (二)以地方政府为主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迫切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等服务。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服务也不够规范。
  提供生产性服务。在发展服务企业的“大物流”的同时积极发展“小物流”,一定程度可以突破目前在我国存在能源、资源的垄断格局,为中小企业提供具有规模效应的差别化、社会化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在能源、原材料供给方面的集体谈判能力。建立“保税库”
  给予中小企业更多政策扶持。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地方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地方政府,在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不符合规范的中小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于不合格的中小企业坚决查处,令其整改。对于发展好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应给予更宽松、更舒适的服务和支持,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差的中小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完善担保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体两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提供担保贷款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等。
  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对担保机构按照实际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降低担保机构经营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应努力作好“中间人”的角色,建立中小企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扶持的制度模式,培养中小企业的“抱团”意识,努力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和多元发展模式。
  (三)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获得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土地资源、产品市场和信息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政策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援助,给予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得不到的条件,组织中小企业避开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领域。通过弥补中小企业在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利条件,帮助中小企业创造一个与大企业或引进企业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竞争的环境。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全面落实细化《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当地法规,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四)进行选择性信贷管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首先,有关金融机构需要分层管理和错位发展。国有大银行主要负责大中型企业的信贷投放,民营小银行业务下沉,主要负责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
  其次,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授信原则,合理调整信贷客户、贷款期限、贷款金额及抵押担保方式等内容,支持技术有竞争力,发展有前景的优质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当前要特别加强对企业多头贷款、异地融资和民间借贷情况的风险排查,关注企业现金流情况,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信贷资金安全。针对当前宏观形势,银行可采取追加抵押担保、调整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加强与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等多种措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重点保障水产企业旺季收购资金需求和风险程度较低的贸易项目融资需求。
  (五)提供政策优惠、压缩不合理收费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要落实国家有关部门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应一律取消。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重点是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健全政府中小企业负担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
  (六)大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发展壮大村镇银行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各大银行的贷款因为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受限多,中小企业很难贷到,而民间资本进入,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银行要在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强化其为中小企业服务功能的同时,建立和发展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乡镇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贷款和为中小企业服务。
  其次,当地政府要鼓励发展壮大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地方性金融组织,规模小、信贷资金有限,在金融体系中是弱势金融。而实际承担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任务,超过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因为我市很多农民、渔民在渔业资源衰退的背景下,纷纷投资农家乐、渔家乐,以繁荣渔农村经济、为广大中老年渔农民提供就业、增加现金收入、摆脱孤独感,乡镇银行利用处在乡土社会的便利,能够有效利用乡土社会资本、人缘、乡缘,降低信贷道德风险及信贷的逆向选择。因此,要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级政府对乡镇银行支持力度,将政府涉农性财政资金存放乡镇银行,以增加信贷资金,增强乡镇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力度。